江宇:没有党领导的强大集体经济,农村老了,谁来种地?

2024-06-26 3372 0
作者: 江宇 来源: 红色文化网

  墟里斜阳浅照,山间莺懒封喉。门前烟斗鬓双秋。地荒天亦老,何处寄乡愁。

  定向领航追梦,黎民持股同舟。再将天地细相酬。田园铺锦绣,黄土绽风流。

  这首《临江仙》,是烟台的乡镇干部刘学刚,对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前后乡村剧变的描述。

  曾几何时,我国的农村是一幅美丽纯净、生机盎然的田园风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但是,近些年来,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出现了一些令人心忧的现象:

  农村老了,“谁来种地”成了一个问题。城镇化带动了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浪潮,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农村,被戏称为“三八、六一、九九部队”。2018年,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已超过50%,农村缺乏劳动力,耕地撂荒、住宅废弃、田园荒芜。而且,城市生活成本远高于农村,进城买房安家的青壮年农民,除了自己的积蓄之外,往往还要农村的亲属为他们“输血”,这更加剧了城乡的不平衡。

  种地难了。我国农业产量增加很快,但依靠数量和规模扩张、滥用化肥农药也很普遍,对土地的透支和污染严重,农业效益低,甚至还会“谷贱伤农”。一家一户的小农,没有力量完成产业升级,更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和资本的冲击,被挤压在产业链最低端,只能挣最微薄的辛苦钱。

  不少农村的自然环境、人居环境遭到了污染破坏,青山绿水不再,鸟兽鱼虾难觅。“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雨天泥水路,环境脏乱差。”农村学校大部分被撤并,为了子女入学,许多家庭只能到县城或乡镇所在地陪读。农村卫生室缺乏人才,空巢老人赡养,留守儿童看护……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由于基层治理的薄弱,一些农村的思想道德和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有的村庄“形虽在,神已散”,优秀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现象增多,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陈规陋习盛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蔓延。甚至封建迷信、传销组织、地下宗教、邪教组织势力抬头,严重侵蚀农村基层政权。

  “地荒天亦老,何处寄乡愁?”这些问题表明,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绝非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总书记的提问

  农村怎么办?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习近平总书记严肃而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