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活命,回农村安心——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请将“遗风陋习”还给农村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是内循环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将是未来几十年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毫无疑问,作为世界工厂,工业才是我们服务全球的主要手段,质优价廉的工业品是“中国力量”主要的物资形式。世界通过“中国制造”来感受中国,而我们也通过“中国制造”去影响世界。此前通过“进口资源、输出产品”这种“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为中国赢得了三十年的发展动力。然而伴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某大国借口“国家安全”重组他们的供应链,努力要将中国排除在外,虽然他们未必能得逞,但这必然会阻碍未来的“中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速度。那么如何破局呢?中央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乡村振兴”,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国家乡村振兴局”这个副部级行政机构,不可谓不重视。

  但怎么振兴?还是按照发展城市的经验搞什么“无商不富、无工不富”吗?或者是搞特色农产品种植?搞农家乐?造人工景点搞生态旅游?这些措施或许都会有一点点作用,也不难塑造出几个成功典型,但相对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农村,如果遍地都是农家乐,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游客呢?这些乡村振兴措施都缺乏内生动力,一时一地可行,但要放在全局推广就会失败。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要吸引人们回到乡村。没有人回去,什么产业都拯救不了农村。但中国又是世界工厂,而且在未来相当长时间还要保持这个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也需要大量勤劳、熟练的产业工人,如果农业和工业竞争劳动力,也将不利于保持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这就产生了一对矛盾。要让农村富起来,但又不能消耗太多的劳动力,要让城市的人回乡下去消费,用工业成果反哺农村、农业,但又不能削弱中国制造的能力。怎样才能平衡这些矛盾呢?

  能够化解这些矛盾的方法就在传统文化之中。让城市按照工业文明的方向发展,让农村回归到农耕文化的道路,唯其如此,才能城乡平衡。具体而言,该怎样才能让农村热闹兴盛起来?

  简单一句话,就是将部分“遗风陋习”还给农村。让工业文明摒弃的某些文化习俗,在农村找到他们的安身之处;让城市的打工仔有根可循;让那些富贵了的人有衣锦还乡的场所;让传统的孝文化有一个祭祀的地方;让大年的鞭炮、十五的烟花回到农村;让端午的龙舟回到农村;让中秋祭祖的香烛回到农村;让舞龙舞狮回到农村;让24节气的祭祀典礼回到农村.....。

  让大家在城市里活身,而回农村去安魂。所有在城市里不准搞的“遗风陋习”,都可以在农村开展活动,这样大家自然就多了一个回到农村的理由,人回去了,钱也就回去了。钱回去了,农村自然也就更富裕更有活力了。乡村振兴要大力发展家族式养老院,有简单的医疗能力,配置中医保健医生,让城里的老人都愿意回乡下养老,让子女们可以放心在城市工作,而每到重大节气假日,城里人都有一个归乡之地,有一个安魂之处。

  这样,城市和农村将会有一条传统文化链连接起来。乡村可以获得长久持续的资源输入。另外一方面,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百善孝为先,无后大不孝,想要促进人口再生产,非得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