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地退场的超龄农民工

2022-04-17 1807 2
作者: 聂阳欣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我国近年来总体农民工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超龄农民工转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报道,全国已有多地发文,对建筑企业招录和使用超龄农民工做出管理和限制。

  建筑业是中国的支柱行业之一,建筑工人也是进城务工群体的主力。然而,建筑业工人的老龄化远超平均值,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夏柱智说:“每5个农民工里,有1个还在建筑业;每4个农民工里,有1个超过50岁。50岁以上的农民工,有一半以上活跃在建筑业,因为他们不可能进入制造业。”

  被“清退令”挡在工地外的是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尚未兴起时一头扎进工地,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图景添砖加瓦,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工地的发展奇迹。对于他们来说,内心的疑问是:“我还干得动,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

  土方车淌着水滴驶出工地大门,清洗区后方暂时没有车在排队,刘修田放下高压水管,坐到一边的椅子上,边走边从烟盒里掏出一根烟,抓紧时间吸了两口。

  刘修田的工作是冲洗土方车,以免它们将工地的灰尘带入城市主干道。他所在的杭州市Z工地将要建成一座大型商用写字楼,这几天正在挖地基,土方车进出频繁,一天出入约上百次。冲车的时候,刘修田偶尔叼一根烟,但烟头容易被水沫打湿,抽得不痛快。

  Z工地刚刚开始动工,正在打地基,工地对面是一排电梯外挂洋房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聂阳欣

  跟以前在工地上的活比起来,刘修田觉得冲车“像小孩玩水一样”。他看着苍老,头发稀疏,满脸白色的胡茬,身体却还很硬朗。但2021年满60岁后,当时的工地将他辞退了。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建筑行业,多地明确规定,“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

  被这道禁令挡在工地外的人,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尚未兴起时,一头扎进工地,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图景添砖加瓦,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工地的发展奇迹。现在,到了他们离开的时候。刘修田是幸运的,他在工地上找到了辅助性的岗位,更多的人离开了工地,只能回家干零活或种地养老。

  他们像是一架高速运转的建造机器上的螺丝钉,勤恳本分地承受了几十年的重压,一朝超过了检修年限,被从机器上取下。很少有人关注他们去向何处。

  这些被取下的螺丝钉,仍然卡在城市和现代文明发展的缝隙,无声地提醒着这样的事实:有一群人曾建造了城市,却很少被人关注,在过去行业还不规范的年代,他们没有充分享受到工人的福利,在行业规范之后,他们却因“超龄”而退场。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