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钟南山和赤脚医生在一起互相学习的日子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在看了卫生部报过去的卫生资源分布统计情况后,提出了著名的626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这个指示下发后,毛主席又亲自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和赤脚医生的培养。赤脚医生和农村卫生员的队伍最多时达到了500万,在新中国的土地上,每一个农村都有了自己的赤脚医生。这一伟大举措,彻底地改变了新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到1978年,新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68岁,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26指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医药下乡运动,大量城市医务工作者来到田间地头,和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相互学习。这其中就包括了在非典中一战成名的钟南山院士,而李兰娟院士曾经就是赤脚医生。
钟南山院士、胡大一医生
1969年,钟南山参加北京的一个下乡医疗队,去到河北宽城县。这个医疗队成员均来自当时的北京医学院,成员有在校的各年级医疗系、药学系和卫生系学生,有基础、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教员。钟南山当时在北医基础部101教研组任教,他也是这个医疗队的领队老师之一。
胡大一等人的合影
钟南山等人去到宽城的时候,主要是研究中草药。当时教他们辨认中草药的老师是宽城的一位赤脚医生——谢兰兴,而北京下乡的医疗队专家则主要教谢兰成针灸等医术。
赤脚医生谢兰兴带着钟南山等人一起跋山涉水采集中草药,他们爬遍了孟子岭附近的高山,在这里研究中草药的生长规律、土壤、根茎、采摘季节等,并采下来,有的种植下来,有的会被制成丸散膏丹,他们还办起来土药房。
胡大一《回宽城》
1年下来,钟南山等人认识了百余种山里的草药,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个过程被当年这个医疗队成员之一现在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老师记录了下来。
1969年的胡大一还是学生,钟南山是老师。2014年5月,胡大一回过一次曾经工作过的宽城,回京后他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回宽城》。他在这篇文章中还写到:“当时批判传统的医学教育制度是——1年不沾医学边,3年不沾临床边,6年不沾工农边。”“当时与赤脚医生一起互相学习,边学边干。下乡的老师们也定期授课,但更多的是在医疗实践中带教。”“当时北大医院中药房的李老师手把手指导我们制药,还指导我们背中药汤头,和赤脚医生互相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练习扎针灸。”
胡大一老师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了赤脚医生谢兰兴,他说他们向谢兰兴学习了不少东西。他也写到,在那个时候,老乡家里有了急危重症患者,都是家属来敲医生的门,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医生背起诊箱就跟家属走崎岖的山间小路,到患者家中出诊。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