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苷可抑制新冠病毒复制,再次证明中医药是座宝库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毛主席

  今天在头条热榜上看到一条来自北京日报的消息:《甘草苷可抑制新冠病毒复制!北大团队披露重磅研究成果》。

  北京日报记者5月3日获悉,北京大学谢正伟团队和军事科学院秦正峰团队合作,在生物预印本(bioRxiv)上发表了研究论文(人工智能系统显示,甘草苷通过模仿I型干扰素抑制SARSCoV-2)。该研究论文分析了甘草苷作用后细胞转录组的变化,揭示了甘草苷潜在的抗病毒机制,并在小鼠水平评价了甘草苷的安全性,为其成药性奠定了基础。

1.jpg

  甘草苷是中药甘草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抑郁、保护神经、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记者对甘草苷的期望比较高,称甘草苷有望开发成为抗SARS-CoV-2的新药,也为将来冠状病毒的感染性疾病防控战做好了候选药物的储备。

  看到这篇报道,笔者首先想到的中医药抗疫功臣“三药三方”中的三方:清肺排毒方、宣肺败毒方、化湿败毒方,这三个方剂中,都有“甘草”这味中药。这几个方剂在抗击新冠肺炎中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3月23日国新办中医专场发布会上,官宣为中华医药抗击新冠的有效方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教授(西医专家)谈中医药作用时说到:和西医的单靶点不同,中医药是多靶点发挥作用、团队作战。炎症、免疫失调、多器官损害都是靶点,西药是针对某一个靶点进行治疗的,而中药是多靶点的治疗,可同时在这几个靶点起作用。

  清肺排毒方、宣肺败毒方、化湿败毒方都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是团队作战、多靶点发挥作用。

2.webp.jpg

  如此来看,提取一个有效方剂中某种有效中药的某个主要成分,这种研究是否意义重大?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现代医学一直在做这样的研究,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实际上,将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提取出来变成一种新的药物,已经有药学方面的教授团队做到了。比如,在新冠肺炎刚在中国流行起来时,武汉大学的丁虹教授就在试着使用甘草酸二胺联合另两种药物来治疗一些在当时无法住院就医的患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相关内容,进行判断)

  甘草酸二胺,是中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丁虹教授对甘草酸的研究始于对非典后遗症的思考,她想寻找到可以替代“皮质激素”的安全抗炎药,得益于祖国医学(中华医药)的提示,经过多次筛选,她将目标定位在了甘草酸上。

  3.webp.jpg

  类似的研究,还有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3人。其中,屠呦呦作为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的主要发现者分享了这份诺奖的一半。

查看余下4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