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大流感,中医在美国留下了无一人因此而死的“战绩”
导读
百年前的大流感期间,美国俄勒冈州偏远小镇约翰迪的居民和周边工地上的华工无一人因此而死,这完全得益于中医伍于念和他的搭档梁安。
文/重楼
今天我们讲讲百年前大洋彼岸的中医故事。
上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应该是1918-19年间发端于美国的西班牙大流感。
在那个时候,遥远大洋彼岸的俄勒冈州格兰特郡一个叫约翰迪的小镇,一位来自广东台山的中医伍于念用中药抗.yi,整个大流行期间,包括小镇居民和附近劳工在内,无一人死亡。
这当然是个了不得的成就。
那一次的大流感,全球1/5的人受到影响,至少5000万人因此而死亡,作为发源地的美国死亡约55万,俄勒冈州则因此死亡了数千人。
然而,小镇约翰迪及周边工地无一人因此而死亡。
尤其周边劳工正忙于修建连接大山北面和西南面(连接格兰特和波特兰)的公路,那儿的冬天能到零下30摄氏度,严寒后的春雨伴随着大流感,加上劳工们恶劣的工作环境。大流感影响最严重的是40岁以下的成年人(这又与华工的年龄有很大重叠),基本上就是感染、并发症、死亡三部曲。
当时的西医,除了让病人躺在床上并祈求最好结果外,什么也做不了。
所有这些,几乎是一个躲不开的死结。
然而,他们挺过去了,虽然遭受了流感的袭击,但没人因此卧床不起,道路建设工程也没有如此前担忧那样的因流感导致死亡而停工,一切依然照旧。
唯一的差别,在于伍于念和他的搭档梁安在工地和小镇上熬起了中药,这很有可能采用的就是大锅药的形式。
明显,这不仅起到预防作用,还起到了有效的治疗作用。
在《约翰迪的中国医生》一书中,作者提到:“虽然许多人都染上了流感,但他们无一人卧床不起,所有人都能继续工作。”
之后,1920年公路修通,货车爬上了长长的山坡。
这功劳,除了在一线建设的劳工外,最大的莫过于伍于念医生和他的搭档梁安,是他们在大流感期间,用中医药,有力的护卫了劳工们的生命和健康。
镜头可以拉得更远一点点。
伴随着1848-1855的淘金热、1863-1869的太平洋铁路建设,国内则是鸦片战争后的国门洞开、经济大受冲击,太平天国起义及连年动荡,破产的农民或出于谋生的无奈、讨生活的不得不,或出于信息的不对称被人口贩子诱骗,涌现出了数波的华工移民潮,中医伍于念的家乡广东台山就是这个背景之下成为了著名的侨乡。
随着两股热潮,目前仅有不到1700名居民的小镇约翰迪最多的时候就聚集了2000多名华人,是当时仅次于旧金山和波特兰的美国第三大“中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