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曾登门看望的这位老人,获得共和国勋章

2019-10-06 1845 0
作者: 记者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金秋的阳光洒向大地,人民大会堂温暖而庄重。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授勋仪式前,习近平和获奖者们一同进入会场。他们中间有人驰骋疆场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浴血奋战,有人隐姓埋名为中华铸造国之重器,有人戍边守海誓让祖国金瓯无缺,有人奔走荒野毕生只为消除饥馑,有人专注科研数十载让中国航天腾飞,有人尽心竭力为两国友谊做出卓越贡献……

  虽然很多人已步履蹒跚,甚至坐着轮椅,但他们的目光始终从容而坚定。

1

  进入会场时,在习近平右手边的是孙家栋,这位今年步入“90”后的航天科技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伴随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60余载风雨兼程。

  8年前,习近平还曾登门拜访过他。

  那是2011年的农历小年,隆冬的北京虽寒冷但处处洋溢着迎接新春的喜庆气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登门看望了三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其中就包括孙家栋院士。

  在孙家栋家中,习近平坐在孙老和他的爱人中间,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和起居情况,并对他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

  孙家栋向习近平发表了自己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听得认真。

  习近平在交谈中说,“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孙家栋正是1999年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获得者之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他都亲身参与。

  出生于1929年的孙家栋,年少时便显露出坚韧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学校劝退,但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熟练使用右手。

  21岁时,孙家栋应招入伍,随后获得去苏联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求学7年,他带着 “斯大林金质奖章”,登上了归国的列车。

  回国后,孙家栋被抽调进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9年导弹工作后,孙家栋的命运来了个急转弯:钱学森先生亲自点将,37岁的他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在要资料没资料、要经验没经验、要专家没专家的窘境下,研制“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的卫星,难度可想而知,用孙家栋的话说:“第一、不知道这个事怎么干;第二、大家都没干过;第三、你要干这件事情,要用的东西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