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青春做伴,西部放歌

2020-08-11 1112 0
作者: 记者 来源: 新华网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

  把理想化成力量,带着知识和本领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们不约而同的选择。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近他们,聆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矢志不移建设边疆的新时代青年的故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1)青春做伴,西部放歌——走近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大学生们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李明键(前排左一)与研究生支教团在西藏昌都市支教期间与学校师生合影(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选择:到西部去

  “在新疆扎根是我一生中最坚定的选择。”来自青岛的丁贵阳这样说。这个毕业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丁贵阳和117名同学一起,决定留在新疆、建设新疆。

  丁贵阳说,对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地质构造复杂的新疆大地是最好的实践场。“留在新疆,为国家探矿,为祖国献石油。我愿意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

  西部艰苦,西部同样大有可为。因为理想、因为牵挂、因为想把自己奉献给让老百姓幸福的事业,辽阔神秘的西部,成为越来越多有志青年的择业选择。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3)青春做伴,西部放歌——走近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大学生们

  在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公益帮扶途中,马立(左)与农牧民交谈(2015年3月18日摄)。 新华社发

  马立多年前就有一个支援西藏的梦。2014年,马立从太原师范学院毕业后,毅然参加西部计划,来到雪域高原。两年志愿时间,他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发起多项公益活动。其中,他发起成立的“拉萨市林周县爱心中转站”,共计发放衣物百万余件,与30余名孩子进行了一对一的爱心帮扶。

  两年期满,马立作出决定,扎根西藏。“我和当地农牧民百姓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走了之工作不就归零了吗?”如今,马立已成为拉萨市林周县阿朗乡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阿朗乡曾经是孔繁森同志奋斗过的地方,这让马立备感荣耀。

  马立不孤单。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招募39.2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近80%的期满人员继续留在基层工作。截至2018年底,共有29万余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中西部2100多个县市区旗服务基层。

  对于很多高校毕业生来说,选择西部,意味着选择了远方。而对于另一些家在西部的大学生来说,到西部基层去,则是走出重重高山后的回归。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工学博士赵坤,2018年毕业后选择回到了家乡甘肃,现已成为兰州理工大学青年科研骨干。“假如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回来,别人就更不愿意来了。”赵坤说,对于我来说,放弃待遇和环境更好的东部,回到西部,才是最正确和无悔的选择。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