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刊发总书记这篇文章释放了什么信号?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将刊发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29日、3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求是网2月15日登载了这篇文章。
8年前,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在这篇讲话中就已经初具雏形,指引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精准扶贫方略孕育其中。
8年后,站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新历史起点,当年数千字讲话让我们更加清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的这场波澜壮阔伟大决战的思想脉络。
这篇讲话的字里行间,总书记兑现承诺的责任担当,决战决胜的勇气魄力跃然纸上,让我们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2年12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
“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通过典型了解贫困地区真实情况,窥一斑而见全豹。”
当年讲话传递总书记党的十八大后考察扶贫首站选择阜平的深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向绝对贫困宣战。
记者曾经在2019年深入阜平这个太行山里的革命老区,看到山乡巨变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从2013年开始,当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拧成一股绳,找到脱贫路,坚定信心,黄土成金。
从讲话中发现,带动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脱贫的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等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考察之后为当地量身定做的发展规划。
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两个小村庄的脱贫,是中国脱贫攻坚的缩影。
这是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2019年8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从这篇讲话中我们能够看到,精准扶贫方略中“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如何退”等问题,在2012年时已经有谋划。
“帮扶谁”——“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平均数会掩盖差距”
在当时的讲话中总书记提出聚焦重点帮扶人群。
此后,我国的扶贫工作史无前例地精准到人,8年时间,累计组织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
通过建档立卡,我国第一次实现了贫困人口统计到人——9899万,比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还多。
明确了“帮扶谁”,为以后国家系列扶贫政策精准到人、到户奠定了基础。
“谁来帮”——“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一开始就在谋划一场史无前例的组织动员。
2015年11月,“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向党中央立下了军令状,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