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赴海南考察 重点关注两件事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三亚,开启今年第三次国内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次赴海南考察,每次都是在万物勃发的4月,每次都踏访了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这次在三亚,习近平重点考察了两家科研单位,关注了两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再赴三亚:久久见过还想见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时,曾引用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中的歌词:“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
2022年4月,海南三亚。(总台记者张伟克拍摄)
早在1979年,习近平就曾来过海南。2010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考察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3、2018和今年,三次到访三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句话,就是总书记2013年在三亚的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时说的,如今已经深入人心。
三亚吉阳区博后村,村民将“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刻在了村口的石头上。(资料图)
今年这次赴三亚考察,总书记来到位于三亚市西部的崖州湾科技城。当天他考察的两个点位,分属科技城的两个空间板块:南繁科技与深海科技。
俯瞰崖州湾科技城。(总台记者张伟克拍摄)
南繁科技板块包括南繁科技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全球生物谷,深海科技板块重点布局深海科技城、南山科考母港。(总台央视记者郭晓龙拍摄)
种子实验室:天涯海角育“良种”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等情况。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总台记者张伟克拍摄)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是去年5月成立的,依托和服务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在种子科技创新和种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发力。目前,有20位院士正在这里启动院士创新团队筹建工作。
实验室展出小麦、大豆、水稻等种子。(总台央视记者郭晓龙拍摄)
海南,是我国的育种圣地。每年冬春季节,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技术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南繁科研基地开展育种、制种。据统计,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到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主任杨维才告诉《时政新闻眼》,实验室成立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攻关研发大豆分子设计育种芯片,培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
2021年11月,杨维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料图)
上次来三亚,总书记就曾专门关注种子问题。
2018年4月12日下午,总书记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他指出,一定要把这一基地建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此后,“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南繁硅谷”两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