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等七位代表委员畅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增长与民生工程的交汇点在哪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增长潜力在哪里?党中央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交汇点就蕴含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就在13亿多人的基本需求中。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商事改革降低创业门槛,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人民至上的理念正在得到更全方位的诠释。
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新时代的追梦路上,中国共产党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书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答卷。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且行且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居于引领位置。党中央提出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且行且近。
曾经风卷狂沙的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如今房屋整齐、林木葱郁,5万多名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比比皆是。谈到村里的变化,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笑容满面。
而在千里之外的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小岗村,也有一张笑脸,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喜悦地对记者说,深化改革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期待2020年看到一个村民更加幸福的新小岗。
一人一村的点滴变化,都在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是经济增长动力更强劲的新时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多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这是人民生活殷实富足的新时代。从2012年到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加到23821元,年均实际增长7.4%,跑赢了经济增速;2016年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30.1%,已接近联合国富足标准。
这是发展成果普惠民生的新时代。精准扶贫成效显著,5年累计减贫6853万人,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三分之二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交出了减贫史上的最亮成绩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更加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担当。”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董事局主席涂建华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