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营销黑幕:瞄准留守老人 骗局环环相扣

2019-01-09 1583 0
作者: 王阳 李晓军 来源: 法制日报

  ● 保健品行业可谓暴利,成本价仅两三百元的产品,卖给老人的价格翻了好几倍

  ● 随着城市打击力度的加大,保健食品欺诈乱象开始向农村转移

  ● 在与执法部门玩了多年“猫鼠游戏”后,一些保健品公司开始研究各种办法规避打击

  权健神话的破灭,引发保健品行业乱象问题再次升温。

  已经出现30多年的保健食品,“毁誉参半”这个形容词一直如影随形。一方面,保健食品行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另一方面,涉及保健品的负面舆情事件越来越多,老人用多年积蓄购买保健品被骗的案例比比皆是。

  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引领食品行业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然而,与之配套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虽数易其稿,但迟迟没有出台。直到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依然待字闺中。

  有专家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多年来,保健食品行业一直处于无轨运行的状态。保健品监管虽然在食品安全法中有所涉及,但实施中却因各监管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体机制,导致执法效率低下。“相对高速发展的食品工业而言,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完善,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针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法规,行业人士期盼‘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尽快出台”。

  以各种方式获取老年人信息

  摸清老人心理骗局环环相扣

  陕西的陈大爷患心血管病已有多年。女儿要带他去医院体检,他死活不肯去,坚持说:“人家说我有脑梗,要吃专门秘制的‘玛卡’才有效,不然的话,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最近,陈大爷又去参加了一个讲座,买回来一些“皇家御用补品”。陈大爷对这些保健品深信不疑,“吃了能够补气,人没气了,就会死的”。

  有时陈大爷吃了保健品感觉不适,推销人员马上告诉他,“吃了不舒服的,正好说明产品有效果,这是和体内疾病作斗争的正常反应”。

  听了陈大爷的事,肖霞(化名)抿着嘴笑了,“套路,都是套路”。

  肖霞曾是保健品销售公司从业者,“我现在已回头是岸了”。

  “刚开始卖保健品的时候,不知从哪里入手。后来经过公司的专业化培训,才知道有一个固定流程,各个层级的人员分工清晰,形成了一条成熟的营销链条。”肖霞说。

  肖霞所说的营销链条,包含信息获取、客户分析、上门约访、专家讲课、开单收款与反退货等步骤,各步骤环环相扣,终极目的就是让老人掏钱。

  “获取老人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也容易。如派送鸡蛋让老人填表、免费测血压搜集信息、赠送牙刷要登记资料等。拿到老人资料后,讲师、业务员会坐在一起进行客户分析,然后圈出优质客户。”肖霞说。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