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减负了,我的养老金受影响吗? 专家这样解读
企业减负了,我的养老金受影响吗
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仍有坚实支撑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中,一组数据引人关注:“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同时,“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至今已实现15连涨。养老金“一减一增”之间,意味着缴的少了,发的多了。有人担心,等到我退休时,养老待遇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有明确回应:“既要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又要保障职工社保待遇不变、养老金合理增长并按时足额发放,使社保基金可持续、企业与职工同受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养老金还会继续涨,大家要对养老金制度有绝对的信心。”
降低缴费率是企业普遍呼声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有不少代表委员关注企业费率过高的问题。在郑功成看来,“降低缴费率是企业长期以来普遍性的呼声。”
目前,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定总缴费率为28%,其中,企业缴费为20%左右,个人缴费为8%。如果再加上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与住房公积金,总缴费率高达50%以上。“如此高的缴费率极大增加了用工成本,带来了较大负担,也必然会影响到就业发展。”郑功成说,社会保险缴费率下降是大势所趋。
国务院提出自2016年5月起开始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规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可降低至20%;单位缴费比例在20%且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超过9个月的省份,可降低至19%。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湖南、甘肃、宁夏、重庆、四川、贵州、江苏、安徽、江西、新疆、山西、上海、天津、湖北、广西、河南、海南和云南等19个省份宣布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其中上海从21%降至20%,其余省份由20%下调到19%。
“企业社保缴费中,养老保险是大头,约占2/3,企业要求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的呼声也非常强烈。”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以南京的企业为例算了一笔账,一家拥有50名职工的公司,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费率是19%、个人8%,缴费基数按5000元计算,养老保险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就能够为企业节约3万元的用工成本,这对于企业而言是实实在在、可知可感的。
养老金不差钱 费率还有下降空间
从20%到16%的费率下降,在郑功成看来是有基础的。我国有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5万亿元,还有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而预留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两万亿元,以及多种可以调节相关参数的应对措施,我们应该对这个制度有充分信心,“养老金不差钱,还会不断往上涨”。
蓝绍敏介绍,2018年,南京市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共464亿元,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支出361亿元,当期结余103亿元,累计结余640亿元,基金备付水平为22个月。如果要达到收支平衡,可以将现行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9%降至15%,预计收入为378亿元,仍略有结余,可以在合理区间实现社保事业可持续发展。
郑功成认为,现在基金结余畸高的现象,既不利于保障作用的发挥,也拉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既然社会保险资金来源已有坚实支撑,就应该降低社保费率,减费让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表面上是降了几个百分点,实际上会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郑功成说,从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来看,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才能稳定就业,让更多人通过就业获得更好的社会保障。
从国际上看,一个理想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包括法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性养老金。然而现实是,我国企业年金只有5%左右的人参缴,基本都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几乎没有加入,商业性养老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目前费率过高,导致用人单位根本没有更多财力来为员工缴企业年金。”郑功成说,必须通过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一层次缴付率,才能给用人单位留下缴纳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的空间,让员工有余力缴纳商业保险,这将有助于整个养老金体系的优化。
郑功成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他们课题组就测算过,将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率降到12%是可行的,但宜采取逐步降低的方式,这一建议曾经通过专题报告形式提供给国家发改委并上报给决策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时,他提出将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降到15%,现在国家决定调到16%,符合他的预期。他认为,这还不应当是最终缴费标准,可以将养老金费率继续下调至12%左右,即总缴费率控制在20%左右。这样,养老保险基金劳资之间的责任可以走向相对均衡,“从德国的经验来看,理性可持续的制度模式是劳资缴费责任各半”。
减的钱,从哪儿补上来?郑功成谈到国有资产可划补养老保险基金。过去老一辈劳动者并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但他们劳动的价值凝结在国有资产中,理应从中切割一部分满足养老需要,“国有资产现有四五百万亿元的规模,哪怕拿个0.5%出来都是万亿元的规模”。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2018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介绍,2018年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稳步实施,完成18家中央企业股权划转,划转规模达750亿元。郑功成认为,国资划拨在去年迈出了一小步,今年一定会加快步伐。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制度 应实现全国统收统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目前,各地方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费率“五花八门”。很多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发现,在大城市缴纳了养老保险,退休回到家乡后却很难全额领取养老金。
郑功成说,这种地区分割统筹的状态,制造了制度的不公。不同地方的缴费基数不统一、缴费率也不同。较大幅度地降低养老金费率,正是倒逼养老金制度加速优化。
现在全国统筹实际推进过程中,各地政府出于利益保护的考量,养老金有结余的地方参与统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的制度,而非地方制度,应实现全国统收统支。”郑功成说,目前结余的5万亿元都在地方,这是过去不合理的格局造成的结果,“这不是哪个地方的钱,而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钱,它应当归所有参保人共有,而不是某个地区独享。”
他也不主张直接划拨结余地区的养老金用于救济亏空的地区,“这会导致新的矛盾”。郑功成认为,全国统筹的核心要义是要各地筹资负担即费率一致,而不是广东、浙江等地用人单位缴费率为14%、东北三省等地缴费率为20%。通过这次降费,全国各地的缴费率开始接近,这是走向公平筹资的表现。
全国统筹后缴费率将大幅降低,这对原本费率高的地方会减轻压力,但对原来费率低的地方,可能意味着企业负担加重。因此,他建议省内应该先做好省级统筹,可以累计结余补贴缴费的方式帮助部分负担较重的企业过渡。
目前有些收不抵支的地区担心“本来钱就不够,还让我降四个点”。郑功成认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缴费高的地方一定要不折不扣地降到16%,然后再去想办法解决缺口问题”。去年中央调剂金的规模是2400多亿元,今年预计达6000亿元,中央财政还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这个时候结余的基金、中央调剂金、财政转移支付等都可以发挥作用。”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记者会上介绍,为缓解个别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今年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拟安排中央财政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7392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倾斜。
在实践中也会存在一些负担不减反增的情况,郑功成解释说,有的单位过去养老金缴费并没有实打实地交,往往打个折扣;有的人月收入2~3万元,可只按照8000元/月的基数来交费。如果现在完全据实缴纳,虽然降了4个点的费率,但缴纳的金额绝对会增加。因此,全国缴费基数口径的统一,本质上会促使整个制度走向公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记者 胡春艳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