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专家:不会允许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
近期,一则“三峡大坝已变形,溃堤在即”的言论流传于社交网络。而从所谓的变形图片上,可以看到三峡大坝坝体有明显扭曲。
那么,三峡大坝到底有没有变形呢?今天,央视财经记者专门采访了负责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的专家,解答三峡大坝的真实情况。
专家:三峡坝体位移幅度正常 肉眼不可见
今年87岁的陈厚群院士,从1994年就开始参与三峡枢纽工程的质量检查工作。
他介绍,从监测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4月,三峡大坝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 -0.24 mm~4.63mm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陈院士介绍,这符合规律并且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 陈厚群:任何结构受力以后,就会产生变形,除非结构是绝对钢性的。大坝随着水位及温度变化,产生正常的变形,这完全符合规律。水位高了它就向下游变形就多,水位低了就回去一点。因为它基本上是处在弹性范围以内。
冬天气温冷的时候,坝体收缩的时候它就会向下游变位,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就会向上游变化,这个也是完全正常的,它是周期性的。
陈院士介绍,三峡枢纽工程在建设阶段,就把安全监测作为8个单项技术设计之一,监测仪器的埋设及观测工作也被列为独立标段,1994年起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埋设仪器测点共12087个,其中变形监测测点为2681个,完好率为99.8%,而目前监测的位移幅度,只能通过精密仪器才能测量,肉眼无法看到。专家组在日常监测和巡检中,也不会允许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或位移。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 陈厚群:每年我们质量检查组至少两次到现场,都要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详细检查。如果有任何微细的变化,我们都要分析原因,要找出问题,立刻就要进行详细检查,这个扭曲是不允许,不可能的。
航天科技集团:卫星影像显示大坝正常
既然三峡大坝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细微位移,肉眼根本不可见,那么,流传于网上的这张显示“坝体有明显扭曲”的图片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样的扭曲变形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此次网络上的“坝体扭曲”图片传播后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发布了一则微博,内容是两张图片的对比。左侧图片为网传变形图,而右侧则是一张近期由我国“高分六号”卫星拍摄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