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70年·国企改革|亲历者傅成玉:中海油、中石化改革背后
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从1978年到1988年,是国家对国企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革的时期,主要包括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等内容;从1988年到1998年,是国企的制度改革时期,主要包括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重组等内容;从1998年到2012年,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时期,主要包括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设立国资委、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垄断行业改革等内容;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是深化国企改革时期,主要以分类改革为前提,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相关各项改革继续推进。
1987年,陕西宝鸡县,国营企业职工庆贺超额完成经济指标。(fotoe)
中海油、中石化改革背后:眼前的大山得跨过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一个个微观经济体的巨大变化,才最终汇成了改革大潮。国企改革也是如此,诞生了一个个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改革样本。
傅成玉,1982年到中海油工作,直至2015年从中石化董事长的位子上退休,在30多年的国企生涯中,他因为带领中海油推进国际化征程,在中石化进行专业化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措施,而被认为是国企改革领域一位兼具智慧和勇气的实干家。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傅成玉几次强调,虽然企业家个人的作用不能抹去,但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大潮成就了企业。在中国,企业的发展来自吃透中央精神,看清国际大势,把握行业发展规律。
中海油与生俱来的市场化基因
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多年前,中海油就用实践验证了市场化的力量。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规定成立国家石油公司,以立法形式授予国家石油公司在中国海上的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
当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成立。在此之前,为筹备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傅成玉于1980年被从原石油部华北局抽调到中海油前身“珠江口对外合作筹备处”,从这里开始度过了在中海油的30年时光。
“中海油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个典型的缩影。在此之前,我们国家的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前提下,企业花的是国家财政。但是中海油自打成立起,国家财政是不管的,只是给了5000万元开办费。”傅成玉说。
从国际范围来看,石油公司都是重资产,特别是搞海洋石油,更是资本高度密集、技术高度密集、风险高度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