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次疫情上报有明显的滞后性?政协委员连续发问!
开栏的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临一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每年这时都是政协委员们交作业的时候,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了一次大考。面对疫情,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全国政协医卫界委员向全国各级政协委员发出倡议,“团结奋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响应倡议,主动担责,或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救治患者,或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献计出力,凝聚共识。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变压力为动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的履职作业。
为此,本报特开辟专栏,陆续刊发记者专访政协委员的系列报道,充分反映各级政协委员在这一战“疫”时期交出的特殊作业。
2月5日一大早,全国政协委员方来英赶到全国政协机关,参加由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小型专题座谈会。这场会议,除了3位机关领导同志,只有包括方来英在内的7位委员参加,且全部来自医卫界别。
疫情暴发以来,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数字以及愈发严峻的防控态势,都引起方来英深深的思考。曾担任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的他,有着多年应急公共卫生工作经验。从武汉宣布“封城”开始,他已经料到这是一场“硬仗”要打。
当天会上,方来英开门见山地指出,要认真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和不足,尤其需要加强对疫情传播规律的研究。“抗击疫情‘治’很关键,但‘防’更关键。‘治’解决存量,‘防’解决增量,‘防’的是大规模的集体性暴发。如果抓不住基层,疾控就做不到位,疫情就控制不住。”
事实也印证了他的判断,由于前期武汉方面的不重视以及防控力度不足,最终导致疫情扩散,成为一场波及全国的灾难。
“病毒不会说谎。前期措施不到位,后期新发疾病、确诊病例都会反映出来。”方来英说。
应对突发疫情的背后,实际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有效建立。方来英表示,中国经历过几次较大疫情,比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手足口病、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等等,在防控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是有帮助的,但是过去的经验不等于如今可以完全套用。
“为什么这次疫情上报有明显的滞后性?疫情报告系统怎么能够更有效?我们的直报系统程序处理能不能更简单?对上报者能否推出激励和保护机制?”方来英认为,疫情过后,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传染病防控要全国一盘棋。好比‘木桶效应’,一个地方有短板,整个体系都会劳而无功,一个地方做长板,是功而无效,这一点特别要注意。各个地区疫情情况不一样,风险不一样,防控手段也会不一样,但是评估尺度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