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哈尔滨市卫健委自查院感事件原因,目前情况如何?

2020-04-23
作者: 记者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综合央视 新华社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发生院内感染后,是否梳理出导致感染的原因?

  柯云楠:院感发生后,国家卫健委、哈尔滨市卫健委以及医院分别进行了调查和自查。初步分析导致院内感染的第一个因素是,确诊患者(当时未确诊)的陪护经常在走廊休闲区扎堆聊天,此休闲区离护士站很近;第二个因素是确诊患者需要进行大型辅助设备检查,因此会离开病区,对其他地方造成污染;第三个因素是医院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开水间、密闭空间的电梯等,这些因素导致发生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有源头,是不是医院管理方面出现漏洞?

  柯云楠:首先医院在思想上麻痹,在落实相关的规定和措施上不严格,比如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把关不严格。其次,发热患者进入病房后,虽然经过会诊,但没有进行核酸检测。如果当时做了核酸检测,就能及早发现。

  黑龙江省纪委监委17日下发通报,对哈尔滨市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力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追责问责。

  经哈尔滨市卫健委党委研究决定,给予市第二医院党委委员、院长,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徐勇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给予市第二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宏伟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经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党委研究决定,给予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关玉强(负责该科工作)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医院停诊后 病患分情况转移 2000余人进行核酸检测

  发现院内感染以后,所有医护人员是否做了核酸检测,结果如何?

  柯云楠:所有的医护人员、在院患者、向前追溯两周的出院患者全部做了核酸检测,大约检测了2000余人。现已完成了第一轮核酸检测,除通报的确诊病例外,其他人员核酸检测都呈阴性。第二轮核酸检测正在开展。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停诊后,目前情况如何?住院部大楼清空,患者如何安置?

  柯云楠: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发生院内感染事件后,哈尔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疫情防控指挥部高度重视,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包括对病区进行封闭,停止接受患者,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医院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组织100多人利用两天半的时间对整个院区进行全面消杀。

  住院部大楼清空后,患者安置分为两部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从医院的门诊外科综合楼,转移到无污染的内科综合楼;符合出院标准、病情较稳定的128名患者安置在宾馆进行集中隔离。医院在隔离宾馆配有医护人员,并提供口服药物以及简单的医疗设备。

  经过筛查,目前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有8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其中包括2名医生、6名护士,现已经全部送到定点医院。作为密切接触者的216名医护人员正在集中隔离,还有189名相关人员采取居家隔离措施。无须隔离的130多名医生为内科综合楼以及两家隔离宾馆的患者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防止院内感染再发生 哈尔滨市卫健委要求医院加强首诊负责制 实行病区分区管理

  目前哈尔滨市卫健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院内感染事情再次发生?

  柯云楠:第一,进一步加强首诊负责制。病人到医院后先要经过预检、分诊,发现发热患者要转送到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在筛查过程中,牢牢把握三件宝:测温、扫码、戴口罩。同时在预检、分诊过程中,要核对患者身份信息、预约诊疗信息。

  第二,哈尔滨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医院流程管理和感染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这个紧急通知在过去“严八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措施,包括预约诊疗、发热门诊筛查(CT、血常规、核酸、抗体检测)。只有这些检测都没问题,患者才能入院。

  第三,患者进入病区后,严格执行分区管理。病区主要分为三个区。第一个叫过渡区,也就是患者入院后继续留观一段时间的区域,然后再进入普通病房。如果在普通病房发现患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再将患者安置到应急隔离病房。通过过渡区、普通病房、应急隔离病房的分区管理,减少感染风险。

  第四,对医院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包括陪护(落实“一患一陪护”制度)、保洁、保安等等。

  此外,哈尔滨市卫健委要求医院加强病区管理。实行门禁制度,24小时封闭管理。严禁病区内扎堆聊天、随意走动。针对患者出去缴费、做辅助检查等存在的风险,医院需采取错时段开展辅助检查、及时清场、严格消毒等措施。

  以上措施,要求哈尔滨全市所有医院执行。此外,哈尔滨市建立了医疗机构之间交叉互派监管员的政策措施。每个大医院向另一个医院派出三名监管员(由医务、护理、院感专家组成),监管医院落实首诊负责制,以加强医院流程管理。哈尔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近日也成立专班,通过专家检查、执法检查、社会媒体监督多种形式齐抓共管。

  延伸阅读:

  哈尔滨1名新冠肺炎患者在医院期间感染35人,医院层层防护为何失守?

  在医院期间1人传染35人,入住普通多人病房,传染对象包括医护人员……近日,黑龙江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传染多人的病例引发关注。黑龙江已启动相关调查和问责,并采取措施堵住防控漏洞。

  一人在医院期间已直接或间接传染35人

  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的87岁陈某,是一名近期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4月17日,哈尔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紧急寻找4月2日至4月9日曾与陈某有过交集的人员。据悉,截至4月19日,陈某一人在医院期间已经直接或间接传染35人。

  4月2日,陈某因头疼,在儿子陪同下乘私家车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脑卒中,安排住院。6日,陈某被转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4月10日,陈某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据了解,陈某是因为聚餐而感染新冠肺炎。哈尔滨市疾控中心调查发现,3月29日,陈某曾与家人及儿子的朋友共7人聚餐。儿子的朋友郭某于4月9日确诊新冠肺炎,之后,陈某和两个儿子相继确诊。

  此后,由陈某形成的传染链条,通过两家医院大面积地急速扩散。

  4月2日,陈某住进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截至4月19日,与他在同一病区的医护人员、病友及家属等有24人陆续确诊新冠肺炎,其中包括一名医生、两名护士。被传染的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医生李某,是陈某同病区患者的主治医生;护士刘某曾转运陈某到CT室做检查。

  4月6日,陈某因出现发热症状,由家人呼叫120急救车转送到医疗水平更高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天,陈某住进呼吸内科一个8人间病房。目前,陈某在该院同病区患者、患者家属及保姆等共11人确诊新冠肺炎。

  相关医院和环节为何层层防护失守?

  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已出台多个防止医院感染的相关文件。但陈某从入院到最后确诊,中间多个环节均未起到防护作用,层层失守。

  4月2日至6日,陈某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住院期间曾出现发热症状,但医院并未对其进行核酸检测。

  一位医院内部人士说,黑龙江省4月14日出台文件,明确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所有入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开展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否则不允许住院和转院。但此前,未强制入院患者进行核酸检测。相关医护人员疫情防控意识不强,造成疏漏。

  4月6日,陈某被转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转院过程中本可能发现疫情,但这个机会再一次被忽略了。

  据该院一位内部调查组人士介绍,接诊医生对陈某进行了身体情况、流行病学史、接触史、聚餐情况等问诊。该医生注意到,120运送人员未穿防护服,据此判断陈某应该不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在与其他医生微信交流后,诊断陈某为坠积性肺炎,排除新冠肺炎可能,没有要求其进行核酸检测。

  该人士说:“相关医生思想上麻痹大意,过于自信,继续错失机会。”

  当日,陈某被安排到呼吸内科住院。一位知情医生说,呼吸内科医生对病人应该进行复核。但是,安排病房时,相关医生侥幸地认为,“前面都经过好几道关了,不用担心”。于是,陈某被安排进入一个8人间病房,而非单人间短暂隔离观察。

  此外,病房管理也存在短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彭相文说,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例如,“一患一陪一证”未有效执行。陈某的陪护人员多达3人,且陪护证没有照片和芯片,起不到身份识别作用。调查确认,陪护人员的无序流动也是院内感染加剧的原因之一。

  深刻汲取教训,堵塞各种漏洞

  记者了解到,目前,陈某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院治疗,哈尔滨已对35名医院交叉感染患者全部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目前,黑龙江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追踪手段扩大排查范围。哈尔滨市疾控部门在追踪陈某的密切接触者时发现,辽宁籍张某曾在4月初陪父亲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疾控部门跨省通知张某本人,建议其核酸检测,随后张某确诊。

  4月17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下发通报,对哈尔滨市副市长陈远飞、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傅松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院长徐勇等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问责。其中,给予陈远飞政务记过处分,给予傅松滨党内警告、政务记过处分,给予徐勇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

  这起感染事件也给其他地区敲响了警钟。疫情防控部门人士表示,当务之急,医疗机构要抓紧建立起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适应的诊疗秩序,守紧“院门”,加强全员院感培训,对不同感染风险科室实施分级、动态管理,加强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院感专业力量配备。此外,推动分级诊疗、网络问诊有效落地,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分散就医。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