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上评:医疗科普阵地容不得冒牌“白大褂”

2020-09-06 925 0
作者: 评论员 来源: 新华网

  落实弹性排班,实现护理质量与护士权益保障双提升

  铭记历史、捍卫“史识”,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假医生”真推销,医疗科普亟待清理门户

  电商平台“二选一”纷争亟待依法治理

  让“炸街”“消声”需要全链条打击

  ……

  新闻速递: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障临床护士人力配备到位,不得随意减少临床一线护士数量。鼓励对护士实施弹性排班,在护理工作量较大的时间段和科室,弹性动态增加护士人力。要科学合理安排护士培训考核,减少重复性、负担性安排,缓解护士工学矛盾。依法依规加快推动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护士薪酬水平。

  中国青年报:在现实中,很多基础性医疗工作,都是由护士完成,他们与医生是医疗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可以说,谁也离不开谁。但无论是医院还是全社会,往往存在着一种“重医生轻护士”的倾向,社会地位和资源保障都向着医生倾斜。此次国家卫健委发文保障护士权益,可谓对前述倾向的有力纠偏。在诸多保障护士权益的举措中,“鼓励对护士实施弹性排班”,引发舆论较大关注。所谓弹性排班,就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高、低峰灵活设置工作人员和上下班时间,在护理工作量较大的时间段和科室,弹性动态增加护士人力,避免出现高峰人手不足,低峰人员空闲的情况”。这项措施在保障护士权益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在鼓励实施弹性排班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也有必要未雨绸缪。如何让这一制度更好更广泛落地,最大限度释放出利好因子,实现护理质量提升与护士权益保障的双赢,还需要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抓好落实,久久为功。

  新闻速递:“花椒用得好,生活没烦恼”“大蒜搭配好,疾病都赶跑”“生姜加一物,疾病都让路”……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人选择到网上寻医问药。而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医生和药师也迅速成为“网红”。不过,传播医学科普知识的同时,还有部分并无依据的偏方或者谣言掺杂其中,甚至有人身穿白大褂冒充专家,以科普之名开直播卖货。对此,有专家认为,网红“医生”频现,内容真假难辨,网上医疗科普不可轻信。

  羊城晚报:在短视频平台上表现活跃的冒牌医生,对社会的危害不容低估。他们推荐的很多做法不仅不科学,而且还充满了风险。更为关键的是,他们不仅在直播时穿着白大褂,而且还多以医生自居,这种做法对网民更具有欺骗性。他们损害到网民的利益,但由于他们身份真假难辨,网民就可能对于整个医生群体产生偏见。但另一方面,当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参与到短视频的科普活动当中,向网友提供高质量的医学科普视频产品。假如对上述两种现象不加甄别,假医生就会把医疗科普短视频搞得乌烟瘴气;假如完全否定网上医疗科普,则可能让真医生也失去这块宝贵阵地。化解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区别对待两者,将假医生清理出短视频平台。在网上发布医学信息、为网民提供诊疗建议,是否属于医疗行为,这一点有待厘清;在视频中穿着白大褂并以医生自居,是否应该进行身份验证,也值得探讨。即使其他规则尚不明确,无论何时何地,冒充医生始终都不被允许,对网红假医生给予重拳打击,是正本清源的基本办法。此外,短视频平台也有责任强化甄别与约束,否则也应承担连带责任。唯有通过这些方法把门户清理干净,短视频平台方能成为民众获得医学知识的理想阵地,成为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

查看余下4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