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上评:“超级黄金周”要“超级安全”

2020-09-19 920 0
作者: 评论员 来源: 新华网

  抓好乡村治理,关键要在“理”字上下功夫

  规范电动车,治标更要治本

  国庆黄金周,做好防控才能“安全游”

  银行拒绝客户的“生日密码”也是权益保护

  别让垃圾分类毁在“最后一米”

  ……

  新闻速递:近年来,不少地方扶贫工作的推进,偏于重视指标数据的“高大全”,惯于发力硬件“撑门面”,却忽视了治理“软件”的更新,结果往往导致扶贫工作做了不少,却无法赢得群众的认同,甚至出现“有获得却无感”等怪象。

  半月谈网:扶贫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改善、多元产业的支撑,还需要基层治理的助力。扶贫,只有找出致贫的深层根源,才能有的放矢。不少地方的扶贫,往往只看到了不通公路、缺乏产业等表象,扶贫“药方”也限于抓工程、找项目。群众的精气神怎么立起来,乡村的治理经怎么念得好,乡土文化的“根”与“魂”如何重新在人们心中焕发生机,同样是扶贫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不可须臾忽视的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这些因素是“拔穷根”需要正视的事。脱离了基层治理的有力支撑,扶贫工作有可能陷于一盘散沙的境地,脱贫产业也难以持续焕发活力。只有抓住基层治理的“牛鼻子”,让贫困群众对扶贫安排充分理解,对脱贫愿景心悦诚服,让脱贫工作成为重塑乡村精神面貌的思想工作,我们的扶贫事业才能在收官期走得更实、走得更稳。抓好乡村治理,关键要在“理”字上下功夫。刹住不良风气,需要收紧制度缰绳。乡村治理,尤其是与扶贫工作相辅相成的乡村治理,又不能只靠硬邦邦的一个“理”字。讲理重要,讲得入理可能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的基层干部对乡土的实情多一些理解,对乡亲的心声多一些倾听,充分了解贫困地区“落后”的复杂性。扶贫,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工作任务,更是一项影响深远的良心工程。人民群众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扶贫干部是否真心实意,这杆秤是能够掂量出来的。

  新闻速递:为加强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从源头破解管理难题,广东省公安厅日前修改形成了《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从生产与销售、登记与通行管理、静态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必须经交通部门登记后才可以上路行驶,驾驶人须在十六周岁以上,没有妨碍安全驾驶的身体缺陷或疾病,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不得载人。

  南方日报:去年4月,被称为“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这次条例公布,就是在“新国标”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对接下来规范管理具有提纲挈领、高屋建瓴的作用。总结各地的治理经验,上牌是电动自行车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规定所有的车辆登记后上路,相当于在制度层面上进行编码,可以进行跟踪排查,约束个人行为。具体到执行环节,条例指出,“由所有人向住所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也就是说主要靠市民自觉,这就不仅让人有所怀疑了。不妨和生产与销售环节结合起来,“新国标”出台之后,理论上每一辆合法销售的车辆都是标准车辆,登记环节可以前移一步,强制规定在销售环节进行登记上牌,相信可以缓解“登记难”问题。具体到通行环节,“登记后可以上路”并不意味着电动自行车就自由了,在一些“禁电”“禁摩”等重点地区,电动自行车依然不能任性而为。各地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既要着眼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又要兼顾交通秩序,出台针对性办法。以这次条例为开始,期待各地能严格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进一步遏制和消除乱象。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