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对香港释放出哪些信号?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白云怡 陈青青 赵觉珵】1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总结出十条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经验,包括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与港澳相互融合发展。这席讲话对一河之隔的香港释放了哪些信号?《环球时报》记者14日专访深港两地多名政治人士和学者深入解读。
“一国两制”内外部条件剧变,应突破传统思路局限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媒体分析认为,这意味着中央不仅将给予深圳更多改革政策倾斜和试验空间,也将给予深圳更新的定位。
“香港曾是英美构筑的西方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在过去40年中,深圳正是依托香港的资源、经验和渠道一点点发展起来。”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发展到今天,当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开始出现种种不确定的状态和危机,中国又该怎么办?深圳通过多年的摸索与沉淀后,已给出新的回答,这也意味着‘一国两制’也必须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特区建立初期,毗邻香港成为深圳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港商跨过深圳河带来的资金、技术、经验成为深圳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1980年,深圳经济生产总值仅为2.7亿元人民币,是香港的1/2500,40年后,深圳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越香港,两座城市之间也开始探索新的共生关系。“深圳与香港的关系近年来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深圳不仅在经济规模上超过香港,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一座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已经开始起到龙头作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
李晓兵认为,“一国两制”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的“一国两制”实践将更加突出中央主导,“一国两制”的实践模式也将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的深圳和实施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都建设好,并推动其融合,这将突破“一国两制”的传统思路局限。
深圳成长之路带来启示香港须从心态上“脱西入中”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