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粉丝为吴亦凡洗白 光明日报刊文:疯狂举动令人无语
【热点观察】
从郑爽代孕、偷逃税到吴亦凡涉嫌强奸被捕,再到张哲瀚参观靖国神社,近一段时间,数位娱乐圈流量明星接连翻车,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一向被粉丝热捧的“完美偶像”竟然劣迹斑斑,精心打造的人设原来只是伪装的华丽皮囊。在吴亦凡已经被公安机关拘留的情况下,竟然有大批粉丝在网上疯狂“洗白”,一系列令人无语的疯狂举动,暴露出年轻人的畸形化审美以及“饭圈”追星的种种问题。
明星横空出世:流量靠“刷”,人设靠“造”
流量时代,常有一些莫名爆火的小鲜肉突然走进人们的视野。长时间以来,不认识“流量明星”还被认为是落伍的表现,一些老戏骨在综艺节目中坦言“没听说过某人”甚至被骂上了热搜。一些奇怪的现象令人费解:某某小鲜肉毫无征兆地横空出世,刚出道就有人在各个网络平台追着喊“某某勇敢飞,我们永相随”。而这样的现象竟然已经普遍化。
流量明星微博转发量动辄百万、千万,甚至过亿,靠软件刷流量的乱象被戳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设接连崩塌……近年来,关于明星流量造假、人设崩塌的新闻常常登上热搜,文娱圈的遮羞布也被一点点揭开。
围绕流量明星形成的庞大产业链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大量新晋明星的成长之路依托粉丝运营和公司公关,形成套路化的模式:流量靠“刷”,人设靠“造”,评论靠“控”,口碑靠“营销”。粉丝运营部门负责买粉、买热搜,组织粉丝打榜、应援、反黑等;而公关公司则从媒体宣传、网站评分、控评等方面为流量明星舆论造势、扫清障碍。流量明星直接关乎巨大而复杂的商业利益,往往成为商战的棋子。围绕流量明星展开的番位之战、粉丝骂战、恶意攻击等一系列低俗野蛮的“饭圈”乱象屡见不鲜。
“饭圈”乱象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文娱行业乱象。上综艺、炒作、刷数据,小鲜肉经过资本的运作,摇身变为流量明星,再通过跨界在各领域刷脸,逐步被包装成多栖“小花”“小生”,文娱圈逐渐演化为靠资本不靠作品的行业闭环,行业生态越来越无序。大量小鲜肉主演的影视剧,一边是评分持续走低,一边是热搜不断;一边是毫无口碑可言,一边是利益方赚得盆满钵满。这种毫无逻辑,违背文艺作品发展规律的现象竟然长期存在。而由此引发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数据造假”等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透过现象看本质,流量靠“刷”,人设靠“造”的造星模式传递的是一种通过造假不劳而获的不良价值观,更是一种人为控评干预文艺评论的错误导向。“饭圈”变怪圈,乱象成常态,不仅会严重破坏文娱行业生态和网络环境,更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可逆的误导。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