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丰、库存足 保供稳价基础牢固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粮油米面的情况,同时,全国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也引发广泛关注,当前粮食生产保供情况如何?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11月4日,农业农村部就今冬明春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情况举行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粮食供给完全有保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夏粮增产59.3亿斤,早稻增产14.5亿斤。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九成,从实打实收的情况看,虽然河南、山西、陕西因严重洪涝和干旱导致秋粮减产,但其他主产区多数增产,尤其东北地区增产较多。
“算总账的话,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今年的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给完全没有问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介绍。
从口粮生产看,我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连年增产。今年稻谷产量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产量高于消费量;小麦产量今年创历史新高,产量高于食用消费量,加之两大口粮库存充裕,还进口了一些调剂品种,两大口粮供给绝对有保障。此外,今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较多,能够有效增加市场供应。
从粮食库存来看,当前粮食库存总量充裕,处于历史高位。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超过70%,小麦库存可以满足一年半的消费需求。
“同时,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两天。”刘莉华说,“总之,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去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超市的粮食品种也供应丰富,老百姓家里米面无忧,保供稳价的基础十分牢固。”
蔬菜供应总量充足
近期,全国蔬菜价格普遍上涨,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8种蔬菜10月份批发均价为每公斤5.25元,环比涨16.7%,同比涨11.7%,菠菜等叶类菜上涨明显。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从四方面分析了菜价上涨的原因:一是北方地区遭遇秋汛和洪涝灾害,蔬菜受灾200多万亩;持续低温、寡照,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蔬菜生长发育受阻。二是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抬高了蔬菜的生产成本。三是由于北方蔬菜受灾导致茬口衔接不畅,部分品种跨区调运增多,运距拉长,再加上汽油、柴油价格上涨,运输成本明显增加。四是一些北方设施蔬菜主产省电力供应不足,影响了蔬菜集约化育苗和工厂化生产。此外,个别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点状散发,增加了产销衔接的难度。
“但可以明确的是,全年及当前包括往后‘两节’期间,全国蔬菜生产总体正常,灾害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影响的只是部分品种,除菠菜、油菜、生菜、芹菜等叶类菜因灾略有减产外,其他主要品种面积和产量都略有增加,供应总量充足。”唐珂指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