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调查组相关负责人就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答记者问

2022-01-22 795 0
作者: 记者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就这次灾害调查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调查组相关负责人。

  一、记者:为什么要成立国务院调查组对河南郑州这场特大暴雨灾害进行调查?

  答:我们先回顾一下这场特大暴雨灾害的情况。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降雨过程17日至18日主要发生在豫北(焦作、新乡、鹤壁、安阳);19日至20日暴雨中心南移至郑州,发生长历时特大暴雨;21日至22日暴雨中心再次北移,23日逐渐减弱结束。这场特大暴雨过程,从累计面雨量来看,鹤壁最大,为589毫米;郑州次之,为534毫米;新乡第三,为512毫米。从过程点雨量来看,也是鹤壁最大,为1122.6毫米。日最大点雨量出现在7月20日的郑州,为624.1毫米,接近郑州平均年降雨量(640.8毫米)。

  这次特大暴雨灾害共造成河南全省16个市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409亿元、占全省的34.1%;全省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380人,新乡10人,平顶山、驻马店、洛阳各2人,鹤壁、漯河各1人,郑州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占全省的95.5%。

  在这场特大暴雨灾害中,虽然河南全省受灾地区多、范围大、灾情重,但重大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郑州,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和灾害应对存在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郑州。

  为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调查组,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开展调查。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这次灾害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近年来所罕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虽然是因极端天气引发的,但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把过程和原因调查清楚,给党和人民、给社会和历史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另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趋强趋重趋频,类似河南郑州这样的极端强降雨未来可能增多,需要通过灾害调查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找出自然灾害防治的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举一反三,指导全国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更好应对可能面临的重大灾害风险挑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这次调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体现了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的高度重视。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