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报告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就业?
聚焦
全国多所高校发布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就业
这段时间,不少“双一流”高校陆续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新春刚过,2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今年就业工作重中之重。毕业生的动向备受社会关注。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了多所知名高校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受疫情影响,这些高校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受到冲击,境内深造人数稳步增长;在就业选择方面,毕业生中产生了灵活就业等就业新业态;在地域选择上,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毕业生的新选择。
毕业生出国深造减少,灵活就业成新选择
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的出国留学比例普遍有所下降。
从近几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2019年,北大毕业生出国(境)留(求)学人数为1155人,比例为14.79%;2020年出国(境)人数为1084人,下降至13.34%;2021年,该人数下降至793人,比例下降至8.17%。其中,本科生出国(境)人数从2019年的30.01%降至18.90%。
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的出国(境)比例为15.3%,2020年降至9.6%。2021年,该人数进一步降至517人,相比于两年前已经“腰斩”,比例降至6.9%。
如今,不少知名高校的出国深造比例都降至一成甚至一成以下。例如,北京理工大学2021届本科生整体深造率为64.31%,出国(境)深造率为10.77%;东南大学2021届本科生境内升学占比48.26%,境外留学率为10.53%;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2021届毕业生国内深造比例为25.32%,出国(境)深造比例为 8.91%;南开大学2021届毕业生有523人选择境外升学,仅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16%;东北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出国(境)留学占4.8%。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就业形态正在涌现。
国际劳工组织2016年发布的报告——《世界非标准性就业:理解挑战、塑造未来》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从标准就业到非标准就业的转变,世界各国非标准就业正在普遍化。
“一般来说,非标准就业是指‘标准雇佣关系’范围之外的工作,分为四种类型,即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工作、临时介绍所工作和其他多方雇佣关系、隐蔽性雇佣关系和依赖性自雇就业。非标准就业的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给劳动世界带来的改变。”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岳昌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