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生育假加剧女性就业歧视?
文/赵越
一场关于延长生育假的争论愈演愈烈。
2021年国家出台“三孩”政策后,不少省份都延长了生育假。毫无疑问,在“三孩”政策下延长生育假,鼓励生育的意味非常明显。然而,延长生育假的政策,却让不少育龄女性更加惶恐,直呼“更不敢生了”。
在2022年两会上,不少女性代表和委员就相关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看来,如果让企业承担延长生育假的成本,企业干脆从一开始就减少招聘女职工;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呼吁,警惕延长女性生育假可能带来的就业歧视;而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认为,可以通过补助企业,鼓励企业招聘育龄女性进而保障女性就业权益,从而促进生育。
如何平衡女性就业权益的同时促进生育,似乎是一道绕不过的话题。
春季人力资源招聘会。图/中新图片
就业隐形歧视加剧
关于延长生育假反而加剧就业歧视的担忧,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2021年放开“三孩”后,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政策进一步延长生育假。
目前,全国各地规定的女性产假加上生育假的范围大概是128天至190天,主要省市基本上都是158天,而男性陪产假一般在7至30天之间,主要省市基本都是15天。
在蒋胜男看来,女性产假和男性陪产假之间的天数差异进一步加大,导致男女员工因生育而对工作的影响程度有着更大差异,女性因生育遭受的就业歧视可能进一步加剧。
在实际就业市场中,隐形歧视更是屡见不鲜。
王磊(化名)在一家民营企业担任HR,他的工作是为公司招聘销售人员。
“其实公司销售这工作,男性、女性做都差不多。但是现在这么长时间的生育假,公司肯定不愿负担,所以能招男性就不招女性。”王磊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职业晋升中,女性面临的压力也前所未有的增加。
某大型券商的HR李红(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二胎开放后,其所在公司在招聘女性时就已经格外关注生育问题,三胎之后更加明显。
“生育假延长之后,关键岗位招聘女性时更加慎重,甚至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就把不少本来颇具实力的女性候选人筛掉。”李红透露。
身为女性的李红对此也比较无奈,她坦言,现在行情和领导的实际要求就是这样,毕竟比较关键的岗位,在将近半年产假和生育假期间,不可能随便找人代替。
焦虑情绪甚至已经影响到一些已婚已育女性。
“最近找工作时,几乎所有公司都或旁敲侧击,或直接询问有没有二胎计划。”已经生育一孩的李嘉嘉(化名)说。
李嘉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这种时候,她会从自己实际经济压力出发,向用人单位保证不会再生育“二孩”、“三孩”。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