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扩围可期 数字人民币立法受关注
数字人民币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目前的“10+1”试点地区,近期,黑龙江省、河南省、福州市等在发布的公开文件中均提及“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扩围可期。
伴随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和内容的拓展,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立法的呼声渐高。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法律法规层面未对数字人民币进行规制,在数字人民币的获取、使用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缺少法律保障。随着数字人民币流通范围的扩大,亟须立法给予坚实保障。
多地表态争取试点
人民银行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地方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基本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
截至目前,十余省市将数字人民币试点纳入金融“十四五”规划。还有多个省市表态称“在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
例如,今年2月,黑龙江省、河南省、福州市在发布的相关文件中均提及数字人民币试点。《福州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推动金融科技重大项目落地,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黑龙江省加快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推动黑龙江省申报数字人民币试点,探索数字人民币试点建设及场景拓展”;《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及,“争取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22年,从试点地区看,试点有望扩容。而更多地区加入试点,有助于对数字人民币进行更大规模的测试应用,更深度地检验数字人民币系统性能,也有助于更多用户提前体验数字人民币的魅力。
应用场景加速扩容
据记者了解,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
“从个人钱包来看,2021年6月底仅为2087万余个,10月22日跃升至1.4亿个,到年底超过2.6亿个,最后不到两个月差不多增了一倍,开立速度明显加快。这表明,数字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认可和欢迎,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董希淼说。
步入2022年,数字人民币试点进程继续深入: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在年初上架各大应用商店;数字人民币支付接入电影演出场景;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支付接入线上消费场景。而北京冬奥会,是数字人民币第一次有境外人士参与的试点应用,更具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从生态体系来看,央行主导、多方参与的数字人民币生态正在形成。董希淼说,数字人民币采取央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架构,目前已有9家商业银行作为运营机构直接从事数字人民币运营,而科技公司、支付机构、地方政府等的积极参与,也有助于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认为,只有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才能真正进入快车道。他建议,开展数字人民币市场化推广机制试点,协调监管部门,组织运营机构、受理服务机构,共同建立数字人民币流通环节服务收费机制,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更好更快地推动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
完善相关立法呼声渐高
伴随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和内容的深化拓展,以及其在居民消费、政务服务、企业资金结算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立法的呼声渐高。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指出,在现行的《人民币管理条例》中,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实物形态货币,仅包括纸币和硬币。2020年10月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九条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他认为,未来数字人民币将与人民币现金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法定货币体系。完善的法律规范是不同形态人民币顺利发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优化人民币流通环境的“安全阀”。为保障法定货币的权威性、统一货币发行权,不仅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法》对不同形态人民币发行权归属进行明示授权,且需要突破《人民币管理条例》列举的人民币形态,并增加相关规范内容。
“建议结合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进程,修订《人民币管理条例》等制度相关内容并做相应细化,统筹规划、相互衔接,确保法律制度之间的协调性。”郭新明说。
为了严厉打击假借数字人民币名义进行犯罪,立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业内人士表示,要对数字人民币的复制、伪造和盗用进行有效打击,对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强化监管主体责任。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