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什么特别重要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10年,为中国和世界打开发展共赢之窗,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这一源自中国的倡议为何能在全世界取得巨大成功?这一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未来将如何推动?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伍之管见”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
伍之管见: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一带一路”领域的知名专家,您认为“一带一路”在过去10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胡必亮:一是因时而动,适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因势而动,适时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系统思想。
中国国家领导人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大局,于2013年秋适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得到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系统思想。因此,我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就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二是在充分凝聚国内外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有效的顶层设计方案。
我将这套顶层设计方案归纳总结为从1到7的七个方面:一个总体目标,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基本特征,即开放性、包容性;三个基本原则,即共商、共建、共享;体现四个方面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五通”建设重点内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主体共建框架;七个重要的共建机制,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国际规则、战略对接、项目实施、伙伴关系。实践证明,这一整套的制度设计是有效的、成功的。当然,今后也需要根据新情况加以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三是坚持务实合作,实现利益融合,将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同时也明晰责任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使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多地惠及共建国家的人民,通过基于共同利益的团结合作和民心联通实现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
伍之管见:即将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什么重要意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