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定调延迟退休
中央首次将“自愿、弹性”明确列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原则。采取小步调整、渐进式改革,不搞“一刀切”,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
文|《财经》记者 孙颖妮 邹碧颖 王丽娜 实习生 刘雨青
编辑|王延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这是中央首次将“自愿、弹性”明确列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原则。《决定》发布后,再次引发公众对延迟退休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中国已迈入中度老龄社会。2024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1.1%。根据此前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的解释,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20%-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阶段。
目前,中国沿用的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仍然是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1978年国务院发布的相关规定中的标准。而当前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此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5.4%。
《财经》采访的专家表示,在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红利削减、受教育年限增加、养老财源收入增速落后于给付增速等多重背景下,延迟退休已经不可回避。
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2060年占比约37.4%。如何应对人口结构的迅速转变?如何解决“未富先老”的问题?《决定》首提“自愿、弹性”原则,预示着退休模式的转变。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对《财经》表示,决定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具体的方案有待接下来的政策进一步明确,但与此前的表述相比,延迟退休改革更突出自愿、弹性原则,“不是强制性的、‘一刀切’式落实”。
何为“自愿”“弹性”,是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关键。房连泉认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既是就业政策的变化,又关系养老金的领取。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上,建议包括每年延长的时间,何时领取全额养老金、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限,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等,让劳动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自愿和弹性地选择延迟退休年龄。房连泉进一步解释,建立与延迟退休和养老金领取相关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有助于稳妥有序推进延迟退休改革,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口继续就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