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万斯一点面子也不讲,欧洲还要继续“绥靖”下去吗?
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一番发言,让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尽管此前对特朗普新政府的态度有所估计,但现场听众依旧“目瞪口呆”,“没有掌声”。
而对于欧洲最为关心的对华态度、俄乌问题,万斯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更让欧洲难掩失望之情。
对此,观察者网连线全程参与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安全问题专家周波先生,请他为我们介绍现场情况,并分析欧洲下一步的战略走向。
【文/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今年的慕安会,是特朗普重新执政后的首届安全会议。从这两天您和现场欧洲学者的交流来看,他们对特朗普重新搅动全球秩序,有怎样的期待或者担忧?
周波:今年的会议有两点出人意料。首先,由于会议主要面向西方观众,美国副总统万斯在讲话中并未就与会者普遍关切的乌克兰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几乎完全未触及乌克兰事务;其次,尽管美国政府认为当前中美竞争是重要议题,大家都预期万斯的发言会讨论这一议题,但事实上,会议中关于中美关系的论述也极为有限。仅有一句涉及中国的简单表述,并未对中国的现状或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相反,万斯花费了大量篇幅猛烈抨击欧洲在“基本价值观”上的倒退,还列举了包括欧洲因为“俄罗斯干预”而裁定罗马尼亚总统大选无效等多个国家的情况。同时万斯还在演讲中直接攻击了德国内部事务,批评了德国主流政党过去一直致力于构筑一道政治上的“防火墙”,拒绝同反移民的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共同组建政府,其言外之意在于支持“选择党”参与选举。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大肆批评欧洲视频截图
但德国总理朔尔茨对此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德国选择党”带有纳粹色彩,与德国的民主价值观背道而驰,对万斯的演讲表现出了不理解和愤怒。朔尔茨的言辞引发了现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总体而言,美国代表团在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表现出乎意料,相关表态加深了西方对美国的失望情绪,进而可能促使其他一些西方国家进行某种战略调整,而这种调整对中国来说或许具有一定的利好作用。
例如,冯·德莱恩在万斯之前发言,我能感受到她作为西方的代表,虽然极力保持镇定与风度,但其言语中仍隐含着对美国的不满与苦楚。此外,冯·德莱恩在讲话中也隐含了一丝警告,强调欧洲作为一个庞大市场的重要性,暗示欧洲绝非别无选择。
当然,这一表态不应简单地将当前局势解读为美欧脱钩或欧洲不可逆转地转向中国,而应该更多地解读为西方表现出对美国的不满。换言之,如果美国能够及时扭转态度,以笑脸甚至拥抱示人,欧洲将迅速恢复原有的立场,继续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及盟友关系。从中方角度看,这无疑为调整中美及中欧关系提供了一定机遇,但也不宜对此抱有过高预期。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