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2025-02-24 2208 8
作者: 记者 来源: 央视新闻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那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新信号”?又将如何影响你我生活?详细解读带你看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

  信号一:

  改革意味更浓厚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金文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所以“改革”的意味最浓!就是要用“改革”这个法宝来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改革的重点,首要就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三块地”上要进一步下功夫。

  “承包地”,要抓好土地承包30年到期,再延长30年的试点工作,由原来的几个省试点进一步推动扩大整省试点的范围,确保承包地总体稳定顺延来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完善。

  “宅基地”,就是农民合法取得的住房,可以通过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但是在宅基地的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守住红线和底线。城里人下乡到农村买宅基地这个口子不能开,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个口子也不能开,这样的底线要守住。

  “集体建设用地”,要进行入市改革,重点是完善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确保建设用地的存量入市,严格控制增量,让农民在入市过程中分享财产收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涂圣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以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文件里提到改革的事项比较多,归纳起来实际上还是在地、钱和人三个关键要素上。

  关于“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目的就是要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然后引导、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

  关于“人”,我认为涉及的主要是两类人,第一类就是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农村的这部分群体,我们要完善相应的培育和发展机制,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各展其能、各显身手。还有一类就是农业转移人口,所以这次文件提到要切实解决他们最为关注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让他们尽快在城市落下来,融入到城市中。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人、地、钱方面各有自己的改革任务,只有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充分保障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

  信号二: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金文成:把“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摆在了国家安全的首位,这是一个重要信号。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有个特点,它对这一段用的篇幅最长,大概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讲了九个方面,这就为巩固和发展粮食安全政策体系,作出系统部署和安排。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秀功”果然了得。还会什么呢?绣花枕头实至名归矣。
0条回复
提提就有用了?农业人工智能+,
0条回复
生产关系出了问题,靠改善生产力无能为力。不回归社会主义,不强化公有制,走不出困局。
0条回复
分田到户,破坏了农业机械化大面积生产的根基,当年集体化的大面积土地,就是现代化农业的基础。
0条回复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首要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是首先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继续去“分地到户”吗?不是继续去做“白日梦”吧?
0条回复
与其让官员们解读文件,不如让老农们说说对文件的感受,特别是“分田单干”四十多年以来的感受,“分田单干”后,农民把那一股子私欲的劲儿使完了,把增产增收的千方妙计用尽了,把等待“获得感”“幸福感”的两眼望穿了,结果,还是收入最低、压力最大,年老的农民本应该歇歇了,却为儿孙们买房、上学和自己的就医、养老担心 、犯了愁,七十多岁了,还不得不撅着屁股干。官员们,你们知道农民们这些痛苦的感受吗?
0条回复
整新词专家
0条回复
麻油灯啊还吱吱地响,点的还是那么丁点儿亮。碾子是碾子缸是缸哟。爹是爹来娘是娘。那看家狗哇,叫的叫的咋就这么响。——毛阿敏的唱歌声。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