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耕地下填埋的“垃圾层”厚达八米?深层耕地保护亟待关注
◆个别地方为应付检查,将垃圾用于耕地填埋,再用推土机将垃圾填平,并在耕作层覆盖土壤以蒙混过关
◆评价耕地土壤种植条件不仅应考虑耕作层土壤理化性质、环境质量和养分水平,还应考虑耕作层以下土体及地下水状况,关联地上农作物的安全生长及粮食产量质量安全
◆复耕土地下填埋垃圾不仅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且不利于农作物的安全生长及粮食质量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耕作层一米以下土层保护应予关注
关注深层耕地保护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晖 王井怀
一位检测人员走入长着庄稼的农田,将检测设备向地表插下去,再拔起,携带土壤样本的检测设备上,赫然挂着塑料瓶、铁丝、污泥等垃圾废料。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和工商企业,以建设发展之名,行破坏耕地之实,违规占用耕地建设“大棚房”或是非法挖坑取土,损害了土壤肥力和土体结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续整治‘大棚房’。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
在此背景下,多地开展耕地整改复耕工作。《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个别地方为应付检查,将垃圾用于耕地填埋,再用推土机将垃圾填平,并在耕作层覆盖土壤以蒙混过关。
复耕土地下填埋垃圾不仅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且不利于农作物的安全生长及粮食质量。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耕作层一米以下土层保护应予关注。
复垦耕地下存“垃圾层”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王伟带队前往东部某地调研。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王伟一行找到了一块正常种植的耕地,利用三棱钻取土柱,带上来的,除了土壤样本,还有瓷砖碎片、编织袋、塑料等固体垃圾。
“从样本土壤来推测,回填土层从地面开始就混有垃圾,其厚度为2.10米至8.50米。”王伟说,这基本意味着这片耕地是由厚度深浅不一的“垃圾层”构成。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以下简称“环保所”)是一家从事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监测的专业机构,该所技术人员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调研发现,多处复垦耕地耕作层下存在大量垃圾。专家认为,“垃圾层”的形成多是由于土地挖损及后续垃圾填埋而来。
城市建设中,盖房建厂、垫地基、修路建高速等各种建设工程都需要大量用土。为赚取高额利润,个别建筑商不惜破坏土地结构,非法挖坑卖土。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