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河南打响化债第一枪

2024-11-22 2722 3
作者: 何子维 来源: 南风窗

  被市场视作近年最大规模化债方案,在各方高度关注下,靴子落地。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当天下午,财政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方案做了详细说明。

  方案一,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

  方案二,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两案合一,相当于一口气解决掉了地方10万亿的债务。

  会议还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尽管这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但结合前面两个方案,三箭齐发,这轮化债规模将达到12万亿。

  仅仅一周过去,各地迅速展开行动。

  河南打响了化债“第一枪”。

  河南省财政厅11月12日公布发债前信息披露文件,11月15日发行318.169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期限为10年,用途“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是为首次出现。

  事实上,河南的抢跑并不意外。

  早在10月底,顶层方案尚未揭晓时,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刘翔煜在河南省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会上就表示,河南要“用足用好中央较大规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政策机遇”。

  据盐财经统计,除河南外,在11月18—22日期间,贵州、江苏、大连、青岛四个省市陆续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金额合计约1922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化债政策正在经地方启动落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中央政策在地方落地的节奏快、效率高。

  地方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事关国家经济安全。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则是世界各国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着力点。

  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遭遇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化解隐性债务的难度加大。

  一些地方在法定预算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债,形成了隐性债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14.3万亿元。

  那么,如今的12万亿,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能解决多少问题呢?

  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按照测算,若几项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里,地方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1/6,化债压力显著减轻。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