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后100天会有哪些对华举措?中美权威专家解析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 赵觉珵】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在当地时间1月20日总统就职典礼后正式将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一般来说,美国新政府上台后首个100天的行动常是外界关注的重点,因为从中往往可看出新总统的执政风格和优先事项。
“拜登在国会中拥有的优势将比当年特朗普上任时更小。他将会迎来一个困难重重的百日,何况我们还处在疫情中。”《华尔街日报》20日援引学者分析称。那么,在未来的100天内,拜登政府可能出台哪些对中国有影响的政策或举措?哪些事件或将成为未来三个月里折射出中美关系走向的“风向标”?
重启工作层对话,明确彼此期待与红线,为未来四年“定基调”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前副会长包道格此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拜登上台后的百日里,其对华事务最优先事项将是重建一个正常的、有计划的决策过程,并挑选有能力和经验的人才填补相应职位的空缺。
“我不期待中美关系会在百日内有什么重大突破,比如宣布一系列政策变更的重大声明。不过,这实际上有助于中美关系冷静一下”。他预计,双方可能会举行一系列工作层面的会议,逐渐回到解决实际问题、寻找减少潜在冲突的常规工作中。
包道格认为,考虑到当下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中美领导人会晤料不会在短期内发生。不过,美国的新任国务卿、防长等重要官员预计将与其对应的中国官员重启沟通,彼此了解风格,并告知对方各自的期待、红线、地缘政治战略雄心,以及对对方地缘政治行动接受的界限在哪里。“这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讨论,其中也存在很大空间。”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2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未来三个月中,中美关系面对的一项最重要的议程是为两国在未来四年的关系规划“大致路线图”。他认为,首先,拜登政府应与中国顺利完成对接;第二步,找到合作领域改善两国关系;第三步,是对于接下来中美关系应何去何从达成大体上的共识与路线图。
“接下来的一百天,将是一个双方谨慎试探、摸索和改善的过程。也许可以期待一些向着积极方向发展的迹象和信号出现。”这名中国学者这样分析称。
“一定程度上的信心恢复,并为双方关系定下基调,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在核心议题上重启例行对话机制,将有助于为未来更困难的对话奠定基础。”美国政治杂志《政客》援引美国国土安全部亚太区主任娜奥米·威尔逊的话这样展望拜登首个百日内的对华政策。
选择与任命美国驻华大使——百日内的一个“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