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巴以冲突走向“泥沼化”?专家:止战取决于两大因素
中新网11月1日电(记者 张奥林)当地时间11月1日,本轮巴以冲突仍在持续,以色列正对加沙地带展开大规模地面进攻,最新数据显示,双方死亡人数已超过一万人。为抗议以色列,玻利维亚政府当地时间10月31日宣布与以方断绝外交关系。同日,哥伦比亚和智利也宣布召回驻以大使。
多国对以色列采取外交措施,会否引发国际社会连锁反应?加沙冲突是否会陷入“泥沼化”?未来巴以局势又将走向何方?中新网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前所长吴白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展开深入解读。
断交,召回
南美多国对以采取外交措施
当地时间10月31日,玻利维亚外交部副部长弗雷迪·马马尼宣布,玻利维亚“决定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拒绝并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进行的侵略性和不成比例的军事进攻”。
同日,智利和哥伦比亚分别宣布召回本国驻以色列大使。
以色列方面11月1日对此作出回应,抨击玻利维亚的决定是“向恐怖主义投降”。
南美多国纷纷对以采取外交措施,引发关注。路透社指出,玻利维亚因加沙问题与以断交已不是首次。早在2009年,当时的左翼政府就曾与以色列断交,2020年右翼政府上台后才重新建交。
“玻利维亚、智利和哥伦比亚三国目前都是左翼执政,其外交要服从政治倾向,在巴以问题上肯定要秉持反美主义。”在谈及南美多国对以外交行动原因时,吴白乙指出,“首先是为了表明反对以色列,并对巴勒斯坦的遭遇表示同情,此外,由于美国对以色列持支持立场,南美部分左翼国家也有借此事对美施压的意图。”
据外媒报道,玻利维亚是巴以本轮冲突爆发以来,首个同以色列断交的国家。吴白乙认为,“这也和玻利维亚自身利益有关,由于和以色列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较少,所以(断交)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
外界猜测,玻利维亚这一决定可能引发“对以断交潮”。对此,余国庆给出了否定意见。他指出,“虽然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会跟上玻利维亚,包括阿拉伯、东南亚、美洲和非洲等,但不会发生大规模断交潮。”
余国庆认为,“以色列方面不会太过在意这一问题,此前中东战争时期,也曾有大部分国家和以色列断交,但这也是以色列完全能够承受的,同时对以色列继续军事行动的决心不会有太大影响。”
冲突可能长期化?
专家:取决于“地道”和“人质”
从10月7日爆发以来,本轮冲突已持续近一个月,随着以军持续向加沙西北部和南部推进,战局逐渐向“争夺每一栋楼”的城市巷战转变。法国《世界报》等媒体也称,“加沙城市地道战已经打响”,迷宫般的地道将让以军的攻击变得非常复杂。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