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法大使卢沙野:目前的台湾政权是叛乱政权
据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消息,6月26日,卢沙野大使出席法国外交与联合国协会(FDNU)中法建交60周年专题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ISTEC商学院校董洛朗·布劳甘先生,
ISTEC商学院院长埃里克·勒德莱先生,
ISTEC国际部主任皮埃尔·拉莱先生,
外交与联合国协会的各位成员,
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高等商业与市场学校(ISTEC),出席由巴黎外交与联合国协会主办的研讨会。大家都知道,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再次成功地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首先,我想通过一段视频,同大家一起重温习近平主席的法国之行。
相信通过这段视频,大家对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访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中法关系过去60年的发展成果和未来60年的展望。我想重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中法关系6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什么?中法关系如何在未来60年行稳致远?如何看待中法精神的世界意义?
第一个问题:中法关系60年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历史经验?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回顾一下两国建交历程。1964年初冷战正酣之际,在戴高乐总统特使埃德加·富尔前期的斡旋筹备下,法国政府计划与新中国建交,但这惹恼了美国这个西方阵营的“老大”。1964年1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对法国行将承认新中国横加指责;1月16日,美国政府照会法国政府,对法国决定与新中国建交提出强烈抗议,声称这有损于“自由世界的利益”。但富有独立自主精神的戴高乐将军从本国长远利益和历史发展大势出发,顶住美国的压力,坚持同新中国建交的战略决断。正因如此,1964年1月中法建交时,《世界报》发表社论称,“两个具有独立性的国家走到了一起”。
由此可见,中法建交60周年的历史经验,第一条就是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法关系的精神底色。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将中法建交精神概括为“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将独立自主置于首位。正是凭借着独立自主的外交精神,中法从第一个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到开启战略对话,从率先互设文化中心到互办文化年,从开通中西方间第一条民航航线到最早开展民用核能合作,开创了中西方关系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不仅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创造了福祉,也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条经验是互利共赢。互利共赢是中法合作的强大动力。中法建交60年来,两国贸易额增长近800倍并不断提质升级,广泛惠及双方人民。如今,中法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传统合作持续巩固,农食、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方兴未艾。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都在阿里速卖通、希音和特木等平台网购过商品。依托健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三周前,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欧洲旗舰店在香榭丽舍大街隆重开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法国产品正在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波尔多红酒、夏洛莱牛肉、种类繁多的奶酪等优质法国产品从法国农场走上中国餐桌。去年中国自法国进口农产品约60亿欧元,较2019年增长50.5%。多家中国新能源企业正在法国投资建厂,为法国绿色转型注入中国动能。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