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网红“秀才”被封号, 一条“网瘾老人”控制链浮出水面

2023-09-05 2204 0
作者: 王冰 来源: 文化纵横公众号

  【导读】近期,千万粉丝主播“秀才”被封号一事引发热议。该网红曾被称为“中老年妇女收割机”,据某平台数据统计,“秀才”的粉丝中女性用户占比70.44%,40岁以上用户占比79.8%。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视频里几乎都是大爷大妈熟悉的场景,精准满足中老年用户的情感需求。另有报告指出,0.19%的老年人每天在一些网络应用上花费10个小时以上,超过10万老人呈现出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全天沉迷在手机与网络上。

  本文分析,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媒介技术迭代和移动智能设备大规模使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触网”后深陷其中,其背后则是一套隐蔽的技术控制机制。

  作者认为,尽管老年人对数字生活的适应能力远远跟不上互联网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渗透速度,但在社会交往、公共服务、社会参与这三个维度,老年人已不仅是用户和个体,而成为“流量”本身。作为媒介的流量,通过“达成理解—制造信任—产生动机—取消行为门槛—制定群体规范”的作用链条,不仅侵入整个社会结构,还侵入人的心灵,控制着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

  作者总结,老龄化与以数字化为表现特征的媒介化所产生的互动,展现出人与媒介的持久博弈。流量媒介时代,真正考验老年人群的,并不是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技术,而是我们身边的家人和我们自己。

  本文节选自《流量控制下的“网瘾老年”:城市老年人上网行为塑造与干预的中国方案》,原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2期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流量控制下的“网瘾老年”:

  城市老年人上网行为塑造与干预的中国方案

  新媒介环境中的老年人上网行为及其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之相伴随的是,数字时代媒介技术的频繁迭代,移动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新功能新应用新场景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触网”后深陷其中。在以网络为表现形态的媒介环境中,流量的获得和转化形成新的数据特征。流量通过对注意力资源进行再分配,使共享平台的互联性、社会关系的数字化、生活及消费模式的线上线下贯通进一步加深。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60岁以上网民占比达12.2%,约1.2亿人,比2020年增加0.23亿人,增速高于其他网民。习惯性依赖自媒体和网络群组,刷手机昼夜颠倒,已经成了不少老年人的日常。而移动内容平台趣头条和澎湃新闻联合发布的《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指出,0.19%的老年人每天在一些应用上花费10个小时以上,10多万老年人几乎24小时生活在移动网络上。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每天使用互联网64.8分钟,每个老年用户平均每天登录应用5次。微博话题 #十万老人每天上网超过十小时# 登上热搜,阅读量8893.3万。这是新技术媒介与人发生作用的重要社会现实。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