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化这么严重了吗?
为什么领导喜欢开会?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因为没能力的人坐在会议上,就有在做事的错觉。
茶有人泡好,空调有人开好,讲话稿有人写好,领导只是费点唾沫,放一串华而不实的洋屁,还能享受台下无可奈何的掌声。
开会,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啊。
不用干一件实事,该安排的安排了,该要求的要求了,该学习的学习了,出了事可以先把自己摘出去,还有据可查。
行政成本低到令人发指,谁不喜欢呢?
正确地做事,胜过做正确的事,这才是一名合格技术型官僚的基本修养。
权力是一成不变的,而事物是千变万化的。权力只有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才能实现对事物的干预、控制、影响。
用领导们常说的话,要有“抓手”。会不会当官(也就是所谓领导艺术),就看他的“抓手”用得好不好。
高明的领导,都是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和基础环境,在制度的运转中实现自己的意志。
低级的官僚,无非就是三件套:开会、发文、作指示。因为除了这些,别的啥也不会。
过去,这种技术型官僚多出现在机关,机关搞官僚主义,基层就搞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是上级对下级的权力霸凌,形式主义是下级对上级的无声反抗。
因此而产生的文山会海、填表报数,数不清的领导小组和印证资料,搞得基层苦不堪言。
官僚主义是因,形式主义是果。
照理说,基层对官僚主义是深恶痛绝的。可如今有的基层干部,却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前不久湖北通报,某乡党委书记田某,一年内召开会议多达208次,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通报还指出,田某随意扩大会议规模,多次安排召开全乡党员干部会议,动辄要求各村(社区)和镇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陪会”,而且开会时间长,讲话长篇累牍,空话、大话、套话连篇,却不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的工作日,也就是250天左右,而这个被通报的田书记,一年内召开208次会议,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基层的官僚化,这么严重了吗?
有人说,这是怪上面检查要会议记录。
可上面的要求要离谱到什么程度,需要一年开208次会议来印证?难道一次也不能整合吗?
而且你开会就开会,为什么反复要求村(社区)和镇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下面排排坐?
身处一线的干部,不把精力用来办实事,反而整天开会表演自己的废话文学,果然扯淡的事很正经,正经的事很扯淡。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领导,你的官味熏到我了》,批评了某个地方的村书记的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