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是怎样蜕变为叛徒的?
1938年4月,发生了张国焘叛逃事件。张国焘是党的一大代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政委等要职。这样一位党的高级领导人,是怎样一步步蜕变为叛徒的呢?这还要从他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说起。
▲1938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会者合影。同年4月,张国焘叛逃。右一为张国焘。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当时,作为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的张国焘,自恃兵强势众,公然向党中央争权,并提出种种借口,违抗党中央的北上抗日决定。
9月9日,张国焘背着党中央,电令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危害党中央。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率红一、红三军立即北上,脱离险境。张国焘则擅自率左路军全部和右路军一部南下,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揭露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指出张国焘有机会主义和军阀主义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与坚持,会使张国焘同志离开党”。
▲张国焘另立“中央”后,于1935年12月给党中央的电报
10月5日,张国焘公然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12月5日,他打电报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十分狂妄地说:“你们应称北方局、陕北政府和北路军”。1936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指出:张国焘成立第二党的倾向,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党中央电令张国焘立即取消他的一切“中央”,放弃一切反党的倾向。
由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不得人心,且部队南下作战失利,张国焘被迫于1936年6月取消另立的“中央”,随后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于12月到达陕北。1937年3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对张国焘的机会主义、军阀主义和反党行为进行了系统批判和总结。张国焘本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表面上表示接受对他的批评,但实际上准备叛党。
▲1937年3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
1938年4月4日,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的张国焘借祭黄帝陵之机私自逃离,随后在国民党方面的庇护下到达武汉,于4月17日声明脱离中国共产党,不久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从事反共活动,成为可耻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