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垃圾时间,但历史会生产垃圾

2024-07-12 1079 0
作者: 天书 灰色头像 来源: 新潮沉思录

  越到关键时刻,妖魔鬼怪越多。

  金融行业整顿的寒风扩散到大众舆论后,各种奇谈怪论,阴阳怪气,抒情哭丧的作文就多了。一会是什么“历史的垃圾时间”,一会是什么“捕鲸时代的结束”,一会又是所谓写了十几个月的“三万字长文”来对中国未来三十年经济指点江山。

  这些小作文云山雾罩,东拉西扯,核心目的无非是说当前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不对,金融整改,金融降薪更是药丸,只有搞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说白了还是要大放水)才能“挽救中国经济”。

  有价值的见解当然值得讨论,但以污染信息为目的的小作文,就只会消耗大众的感情。借着历史的垃圾时间,大搞抒情议论的朋友们,声称这个理论出自奥派学者米塞斯,看起来挺唬人,有个颇为显赫的出身。但我们只要一查,就知道米塞斯并没说过这话。

  在中国,米塞斯相比于哈耶克,一直比较小众。在我大学混人人网那会,正是哈耶克以及奥派在中国信徒最多,声音最大的时候。当时哈耶克和米塞斯的生态位是这样的,网右们跟一般网民装腔作势,就复读哈耶克及通往奴役之路。但早在那会,哈圣就经常唬不住人,这时候就需要出身高等学府的(人人网基本实名上网),日常以经济学专业自居的高段位田园奥派们神秘兮兮地祭出米塞斯。

  在那个上古互联网时代,对经济神学的释经权垄断在这些名校精英和一些“知名学者”手中,现在托自媒体和短视频的福,随便什么人都能消费哈圣米圣。这到确实是时代的进步,但闹笑话也自然也更多了。比如“在撒哈拉沙漠里搞计划经济,沙子也会短缺”也是之前经常被一些自媒体拿出来炒作的“圣典”,只是有人说这是哈耶克说的,有人说是米塞斯说的,还有人说是弗里德曼说的。其实这三位都没说过,但传播和选择相信这些的人显然并不会在乎真假。

  那个三万字长文就更逗了,发出来之后不少金融从业者看了都直摇头。随后就有人扒出作者的身份,一个业绩扑街基金经理。项目任期回报-31.73%,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倒数。如果这种专业水平都能指点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的路线,那中国的经济学国师未免也太多了。

  尤其前几天中金某女员工被传因为“降薪后房贷压力太大导致跳楼”事件,更是成了一批财经号的人血馒头。一会疾呼“怎么才能救救孩子”,一会又哀叹“名校高知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读者朋友们对此多半见怪不怪。某些群体和部分依靠他们生活的媒体,最爱的就是将一个偶发的悲剧添油加醋,从对“人“的关怀上升到对“国家”的嘲弄和否定,彰显自己在身份、智商和道德上的优越。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