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到底该让谁赚钱?

2024-07-10 690 0
作者: sega 来源: 新潮沉思录

  今年以来,关于中国当前的经济走势,各项金融数据折射出的市场风险,以及证监会换帅后的股市前景等等话题都吸引着广泛关注,不管是怀揣期待,还是满怀焦虑,“怎么才能赚到钱”这一永恒话题总承载着广大群众满溢而出的情绪,进而将压力都转嫁到了直接“生产”钱的央妈财爸身上,即将在7月中下旬召开的,主要讨论经济话题、决定未来相当长时期我国经济政策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因此万众瞩目,备受期待。

  而七月伊始,央行就给三中全会的召开送上大礼,也给本就人心浮动的金融市场扔下了一颗重量级核弹——2024年7月1日中午,央行突然宣布“将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500

  消息一出,本就因市场高度不确定性或高度悲观的确定性而绷紧了神经的某些从业者就开始悲呼“大放水时代的到来”,认为央行直接下场操纵国债,本质上就是中国版的“QE”,也就是所谓的“政府赤字货币化”,通过央行开动印钞机直接购买政府国债,进而以全民通胀为代价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敞口。

  叠加上这几年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并愈演愈烈的“地方债危机”、“土地财政破产”等理论,唱衰人民币、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又一次高涨起来。在各种言论中,最让笔者忍俊不禁的说法,可能还是有人鼓吹说这一举措开启了所谓的央行无锚印钞时代,现代版金圆券即将到来。

500

  老读者有印象的话会记得沉思录在17年那会就写文喷过这位,老蛮以及他旗下的“数据XX”之类的号也是通过在财政和经济数据方面造谣来唱衰中国经济的老手了

  这里,笔者想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央行这一行为进行诠释,尽自己所能以正视听。

  首先,也是最简单一点,那就是央行根本没有“印钞”,更不提所谓的“无锚印钞”。传统中,货币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记账凭据或者抵押单据的性质,背后总要有个实物锚,不管是“金本位”、“银本位”还是“粮本位”,货币面值的含义是你一定可以用它换取对应的实物物资,这是货币的价值或者信用来源。

  所以历史上长期以来,货币要么是贵金属本身,要么就一定要以固定比例锚定贵金融,而不能随意发行。正如马克思总结过的,“金银天生是货币,但货币并不天生是金银”。降低货币能换到的实物价值只会导致货币失去信用而被抛弃,不管是对贵金属货币“铸大钱”,还是记账式货币在没有对应实物储备情况下的“滥发”,都是如此。

  但是,随着各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物资生产的极大丰富和不再匮乏,各国的货币发行早就不再以实物为锚了,而是以政府信用背书,也就是政府承诺我会保持货币购买力的稳定,你收入的每一份钱都可以等价地再支付出去,换取自己生活所需的物资。所以,如果说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就是“无锚印钞”,那全世界近四十年来的所有国家都在无锚印钞,也谈不上“下场操纵国债”才正式开启了无锚印钞。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