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
毛主席曾说:“舆论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一定要去占领。”
搞舆论宣传,毛主席在早期就能力出众。
办《湘江评论》,受欢迎程度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章的阅读量篇篇十万加。
国共第一次合作,毛主席就被任为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而且做得有声有色。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国民党成了新军阀,同时成为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代表。
毛主席针对国民党的固有劣势提出了一个致命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
这句伟大的文案,提出近一百年了,中国老百姓依然耳熟能详,具有强大生命力。
一句好的文案,至少需要符合两大要求:
1.顺应战略方向
2.契合受众群体
壹.
摸石头过河是战术上的试错实践,它需要符合初心和战略方向,否则就容易走歪。
“打土豪,分田地”首先符合了战略方向。
本质上就是要进行土地革命!
背后是毛主席已经找出了谁是敌人和谁是朋友。地主阶级是敌人,代表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打土豪”就是要推翻地主阶级;当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不要盲目模仿苏联,农民才是最大的革命同盟军,“分田地”简单来说就是分给农民。
1925年,毛主席进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可惜当时的领导陈独秀不认可。
既然发现了农民是革命的最大力量,所以需要搞农民运动。1926年,毛主席办农讲所,目的为了培养一批农民运动干部。
当时党内外依然有很多人对农民运动进行批判,所以毛主席在1927年年初到湖南进行考察,三月份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这次考察,发现农民阶级运动的道理和城市绅士阶级所讲的道理完全相反。
毛主席作出一个大胆预测:“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针对这现象有三种做法:
站在前头领导他们。
站在他们后头批评他们。
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
毛主席认识到地主阶级作为最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是敌人,必须要推翻。而推翻地主阶级的最大力量来自农民,我党作为先锋队,所以应选择第一种:站在前头领导他们。
然而陈独秀等人是批评农民运动的,甚至站在农民运动的对立面,骂“糟得很”、“过分”和“痞子运动”,毛主席通过去一线调查,然后写了份报考进行系统地反驳。
鲜明地对他们说:“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写完报考一个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8月7日,我党开了一个会议(八七会议),批判陈独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承认了毛主席一直强调的农民运动,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