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风向确实变了,因为消费实在太差了
有一组和我们生活紧密相关数据令人震惊了。
这组数据是北京餐饮业和住宿业的数据。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即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
而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住宿业的利润是10.57亿元,同比下降了31.9%,其中一般旅馆利润下滑了85.9%。
上海的情况更遭。
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2季度,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业利润数据累计亏损7.7亿。
这是怎么了?难道一线城市的人都不外出吃饭了,大家都不去一线城市出差了吗?
还有一个数据反映的情况更真切。那就是高端面馆半年倒闭近3万家。原本价格定在三四十元以上的面馆,要么关门大吉,要么转型开始卖二十元以下甚至十元以下的面。
消费降级大潮席卷城市白领。
内需不足、消费不振,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严重问题。
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相比去年下降了足足22个百分点。
为什么大家都在节衣缩食?一条原因就够了,那就是可支配收入在下降。
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减去负债。
收入不用说,以前那些稳定的相对高收入群体,比如公务员、教师、央国企工作人员、金融从业人员,现在收入也变得不稳定或者缩减了。
负债的问题更可怕。2008年,中国家庭的负债率只有18%左右,如今超过了63%。人民银行的统计口径显示,中国家庭的债务总额是他们年收入的143%。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一年挣10万元,同时背负着14.3万元的负债。
每个月挣的钱,一大半都在还债,当然在吃穿住行上就要精打细算了。
中国家庭的负债主要是房贷。
2024年6月,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的消费数据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社会零售商品消费总额同比增速比5月分别下滑了11%、12.8%、10.2%和3.2%。下滑幅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原因是一线城市居民的房贷压力更大。所以最近有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传闻出现,这真不仅是为房地产市场考虑,更是为中国经济的消费大局考虑。
为了扭转这种情形,政策面一直在发力。
8月份,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磅发布。更早一点的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
注意,这是用的是“提振”一词,而不是“刺激”。因为消费是刺激不起来的,没有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什么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