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舞丨内卷化:一个基层治理研究概念的知识社会学再考察
内卷化:一个基层治理研究概念的知识社会学再考察
刘燕舞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在基层治理研究中,一个被十分频繁运用的经典概念之一就是“内卷化”(involution)。为了廓清人们对这一经典概念的诸多误读误用,通过研究性阅读的知识社会学考察,对内卷化的学术演化脉络作了系统梳理和论述。戈登威瑟基于对文化模式的分析所构建的内卷化概念,核心特征是高水平重复的文化内卷化。相反,吉尔茨对内卷化的传承和转化运用则反映了农业内卷化中的低水平重复特征。吉尔茨的农业内卷化概念中的适得其反或事与愿违的理论逻辑为黄宗智、杜赞奇和当下学界的基层治理研究所传承和扩展深化。因为农业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向度导引,黄宗智发展出了边际劳动报酬递减的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增长”的概念,而杜赞奇则从事与愿违的理论逻辑发展出了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概念。在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内卷化”或将是基层治理面临的常态。在不同时期,因时空约束条件的不同,基层治理内卷化的类型也不同。基于治理过程的区分,当下基层治理中主要存在汲取型内卷化与分配型内卷化两种主要类型。未来基层治理研究应重视内卷化和去内卷化两者长期并存的趋势,不断突破内卷化困境,朝着实现基层社会发展与善治的方向持续迈进。
关键词:内卷化;基层治理;知识社会学
原文出处:刘燕舞.内卷化:一个基层治理研究概念的知识社会学再考察[J]求索,2024(6):72-82.
一、引言
在基层治理研究中,一个被十分频繁运用且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经典概念,就是“内卷化”(involution)。这一概念随着学者们各自研究场景和研究议题的切换被不断扩展深化。到底何为本源意义上的“内卷化”?它又是在何种程度上被转化使用和在当下基层治理研究中被扩展深化的?作为经典概念,其“范式”性的理论逻辑又体现在哪里?本文试图厘清和回答这些问题。
因为“内卷化”这一概念本身的经典性,学界已有一些文献对之作了评述。较早的一篇经典文献指出,“内卷化”作为在中国社会研究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代表性概念之一,学界却长期对其基本内涵存在着误读。因此,有必要从概念本身的由来对之进行梳理和说明。研究认为,黄宗智从边际效用递减的角度使用“内卷化”是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者亚历山大·戈登威瑟(Alexander A.Goldenweiser)的误读,但这一误读改变了学界后来关于“内卷化”概念的使用方向。有学者指出,“内卷化”是对经济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或农户自我战胜、自我锁定机理的一种概括。一些研究则表明,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一些“改而不变”的现象揭示,随意运用“内卷化”的概念对之进行分析可能存在滥用之嫌,为了解释概念转换和滥用的情况,这些研究还特地将内卷化概念的发展划分为有明显时间顺序的以戈登威瑟、克利福德·吉尔茨(Clifford Geertz)、黄宗智(PhilipC. C. Huang)和杜赞奇(Prasenjit Duara)为代表的依次递进的四个阶段。对于前述研究,也有学者持系统性的批评态度,认为这些辨析与评述存在谬用、滥用以及泛化使用的情况,并认为从哲学层面来看,“内卷化”本质上只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非分析性概念。此外,最有影响的辨析与评述则是黄宗智本人对“内卷化”概念使用的梳理,他认为这一概念实质上是在两个层面使用,即农业体系中的内卷化和官僚体系中的内卷化。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