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国: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以数据共享推进基层减负

2024-11-01 270 0
作者: 孟庆国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指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变种,它增加了基层行政人员和群众的无谓数字劳动,导致数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成为加重基层负担的一个突出因素。2023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大幅提升电子政务管理服务效能,健全完善常态化监管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从制度建设、机制完善、流程优化、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力气,“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从整治实践看到,江西、重庆等地以“数据”为抓手,通过推动政务数据高效共享和深化应用,为基层干部“指尖”松绑,不仅大大减少了重复填表报数交材料的压力,也显著提升了业务工作效率。可以说,加强数据共享、持续深化政务数据体系建设,是落实《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要求,更是推动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近期,中央网信办印发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方案》,并召开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会议,围绕落实《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对规范政务应用程序管理、持续深化整治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强化数据共享和集约建设,切实推动信息化赋能基层减负增效。

  一、数据不共享是加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和基层负担的突出因素

  数字化应用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如强制使用、过度留痕、多头填报、滥用排名等,重数量而忽视质量,重留痕而轻视结果,这些问题不仅耗费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精力,而且背离了发展电子政务的初衷,影响了数字化改革的实效。一些地方政务APP缺乏整合,导致工作内容重复,数据多头填报,浪费资源,降低工作效率。这些问题使基层干部超负荷运转,身心疲惫,滋生厌倦。基层干部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打卡、刷分、留痕上,做了很多虚功,不求实效,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传统的慵、懒、散、漫等不良工作作风不自觉地由线下转到线上,破坏了基层的政治生态,是必须下决心解决的现实问题。

  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要准确把握问题的深层矛盾和源头矛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基层任务千头万绪,基层行政人员和群众对“上面千条线”中每条线的业务可能都要采集和提供数据。正是这种业务分散、部门分立的行政体系与数字化转型对整体性的要求之间的张力,加重了基层行政的数字负担。如果高频业务、复杂业务能够实现业务数据的有效共享与协同,就无需进行重复的采集、录入、填表报数等工作,数据“多源校核”能够代替工作人员机械性的核查、留痕事务。通过实时数据共享能够化解基层工作人员面对工作群繁多、下班后守着手机电脑的问题,通过集约化数据治理以及政务系统、平台、APP、公众号的整合,能够提高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因此,深入推进数据共享与协同是化解基层负担问题的关键举措。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