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路|人民性才是最重要的现代性——重访革命史之后记(四十五)
【郭松民按】
曹征路老师是一位敏感而富有正义感的优秀作家。
是在这样一个恶俗而趋炎附势的时代里特立独行,敢于反抗的作家,也是一位使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紧紧贴近工人阶级的心跳和呼吸的作家。
他创作了被称为“工人阶级伤痕文学”开山之作的《那儿》,记录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不幸与困惑,感动了无数人,也堪称时代记录。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是曹征路老师重新思考近代以来革命与现代性的系列之作,将在本公众号陆续刊出。
人民性才是最重要的现代性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四十五)
曹征路
严格地说,这只是个人的一些随感式的读书采访笔记。
退休了,读书的习惯还在。零零星星又把过去读过的书重新读一遍,个别可以访问的史实重新问一次,有些新的感悟偶尔也和朋友作一些交流。
部分篇章在网上发布后,有朋友就建议我坚持写下去。
毋庸讳言,我的这些感想就是针对近四十年的历史虚无主义叙事而发。
在一些人的眼睛里,中国人民革命的正当性合理性完全是不存在的,中国经济不如人是因为制度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是因为文化不如人,文化不如人是因为人种不如人,中国还应该做300年殖民地。
我并无匡正时风的雄心,也无心去和人争强斗狠,更不是去争学术地位,当然也就不在意什么学术规范——引啊注啊——我嫌烦。我只是把时下的历史叙述中某些不实之处指出来,某些选择性失忆说出来,某些故意的遮蔽揭示出来。余下的事,让有兴趣的人去做。我力争在准确的前提下,把事情说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近年来,在中共党史的叙述中,还有一种倾向令人忧虑。
即部分专职的党史军史工作者不去正面回应群众对历史的疑问,不敢理直气壮地面对热点问题,而是采取一种闪烁其词的态度。于是在网络舆论中出现了一种悲情主义文体,把苦难当作卖点,似乎这样就可以博得同情。
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于工人农民的拥护,而不是它曾经牺牲过多少人,经历了多少艰难。须知把辉煌建立在苦难上,革命的合理性正当性就被轻易地稀释了,中国革命的初衷就被模糊了。如同蒋介石用渲染伤亡数字来证明他是抗战主力的逻辑一样,是不可能自圆其说、伸张正义的。
一部革命史,是客观发生的事实,是当时背景下的具体人和事,它一定和那个时代方方面面的条件联系着。用割裂的眼光、破碎的眼光、猎奇的眼光、个人利益的眼光,是不可能看到“真相”的。那些用偶然性、个人性因素来解释历史的人,除了治史的方法有问题外,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对现实利益考虑。因为某些媒体确实需要这样的“报料”。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