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长话短说股票投资、注水抽水、某地取消限购等几件事
有人问,家长想抄底股市怎么劝?怎么看某地取消限购?
说服一个人,是心理学的问题,我不擅长。我的风格是把事情摆桌面上,选择还是要看自己。
股市,看过《纸牌大厦》的人应该知道,是卢瑟实现发财梦的地方,也是收割韭菜的地方。相比楼市,门槛低,涨得晚,涨幅大,崩溃也狠。
一般来说,股市暴涨,随后就酝酿经济剧烈震荡。比如,1929年,比如,10年前,比如,3年前。
卢瑟手里有点闲钱,一般是不会主动投资股市的。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他们买单,房子、教育、医疗、养老。
再说,上一轮股市崩盘,还有大量倒地装死的套牢僵尸兵团,等着他们去当解放军。
正常情况下,卢瑟本来就没有什么余钱,很难主动推动股市上涨。股市上涨的启动,需要实体产业出现投资瓶颈。
某一个时期,继续投资,利润出现瓶颈,但是还没有进入崩溃期。
这时,一部分资本就会转而投资房产和股市。
这些资本是激活股市的火种,股市的上涨,需要这样的资本击溃套牢的僵尸兵团的层层拦阻,这样的力量是散兵游勇的卢瑟不具备的。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卢瑟没有钱的时候,股市也是涨不起来的。
资本的火种,点燃上涨的强势力量以后,后面不断有卢瑟的自己源源不断地涌入。
那些解套的僵尸兵团,甚至也会再次杀进去。
最后,连不懂股票的买菜大妈都杀进去,社会上没有多少余钱的时候,股市就差不多到头了。
资本在实体产业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在股市和房地产也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
资金+时间=资金+利润的游戏玩不下去了,这时就要出问题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寒也是鸭先知。
于是,大资本获利平仓,股市一下子出现资金缺口,危机开始。
这是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危机的时候,根本就出现不了股市高潮。
扩大再投资循环中断,出现欠债还钱,为了还钱,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借高利贷,还不上的大量资产被抛售。这种时候,股市上涨的难度,不是火种点燃草原,而是原子弹点燃核聚变。
想都不要想。
没有火种、卢瑟没有余钱、危机已经出现,这三条出现的时候,远离股市,珍爱生命。
没有一个相对繁荣期,股市不会出现牛市;已经进入欠债还钱的阶段,股市往往比楼市跌得狠。
同时是欠债还钱,要抛售一部分资产,一般人都是尽量持有房产抛售股票:一是房子能出租,贫民窟里有银山,相比企业利润房租稳定多了;二是没有房子租房子,生活更困难,相比之下抛售股票,不疼不痒。
卖方不愿意卖房子,买方愿意接盘房子,房子的下跌幅度显然要比股票低得多。
如此考虑,现在是不是杀进去的好时机,这个不需要我下结论了。
至于最终的选择,那还是看自己。
用过压水井的朋友应该知道,压水井使用之前,首先要向水井中注水,隔绝空气,才能抽上水来。
资本激起投机高潮也是一样。资本投入一部分资金,制造上涨的趋势,然后才能把卢瑟手里的资金淘换出来。
资本投资,好像注水、抽水。注水进入,能抽出水来,资本才会投资,否则,资本是不会点燃火种的。如果资本强行点燃火种,那么注入的投资,必然有去无回。资本代理人,丧失代理人资格。
压水井抽水的前提,是地下含水层有水,如果地下水枯竭,那么怎么抽也抽不上来。与之类似,激起投资高潮有一个前提,就是卢瑟手里有闲钱,否则,资本投入股市也好,楼市也好,都是肉包子打狗。所以,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人手里还有钱没钱。
这种情况下,让资本主动大规模增加投资,显然不现实。
卢瑟手里还有钱没钱呢?
看看居民杠杆率就知道了。有房、有债、没钱,资产减去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负的。
地下水早抽光了,不但抽光了,还把未来若干年的地下水也抽光了。
所以,扩张很难,收缩很容易。
某市取消限购,有说法是当地拆迁以后,许多楼房还没有建成。第二轮货币化安置的群众,没法买第一轮货币化安置的群众手里的闲房。
甭管真实原因是什么,甭管怎么解释,相当一批人有房有债没钱的时代,继续上涨不容易。说到底,地下水枯竭的时候,抽不出水来。
资本压缩投资,或者为了自保,或者为了准备从地板上捡东西。
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新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卢瑟手里很难再有钱,不但没有钱,工作都未必保得住。
一般的减税,解决不了内需不足,产品滞销问题。
一般的放松货币,也同样解决不了内部不足,产品滞销问题,只能促进脱实入虚,严重了就是实体凋敝,金融暴走。
解决不了内需不足的问题,创业就是找死。
单纯扩大开支的财政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很快就会陷入债务危机。然后怎么办?砸锅卖铁?拖欠工资?减员增效?削减福利?挖地三尺?沿门托钵?都不是好选择。
这时的问题已经不是简简单单注点水就能把水抽上来的问题了,而是要让已经枯水的含水层重新注满水。要让含水层重新满水并不容易,既要让含水层满水,还要把未来若干年的亏空补上,至少要让多数人感觉自己补上了亏空,让银行觉得这些人在有能力偿还现有债务之外,还有能力偿还更多的债务。
需要的水量之大,超乎想象。
所以,要激活经济,需要扩大开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
当然,后果就是滞涨沫崩之中,选择了涨和沫,酝酿恶性通货膨胀和疯狂的泡沫。
最终,迟早还是要面临保卫币值,还是避免大危机的选择。
一般来说,刺激政策,首先都会让卢瑟有点余钱,稳拿发财,同时物价和房价上涨,这是第一步。
房价上涨,稳拿收割卢瑟手里的这点余钱,顺便让卢瑟背上巨额的债务。这是第二步。
卢瑟背上沉重的债务以后,如果收紧货币,卢瑟拿不住自己的资产,稳拿廉价收回卢瑟的房产等资产,这是第三步。
以上的发财三部曲,在次贷危机过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让稳拿主动错过第三步,对稳拿来说确实损失有点大。当然,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有些时候,开放、半开放的经济体还有考虑外部因素。
比如,国民政府末期,继续印钱,稳拿直接用本币套取外汇。这时,就是印钱,也未必能增加就业。
再比如,日本当年在美国的压力下,强行升值。这时增加货币的供应,很快就会耗光本国的外汇储备,导致本币汇率崩盘。
当然,这些都是理性分析,有些时候,就是知道最终的结果,还要不撞南墙不回头。当年的国民政府和日本就是如此。
话题转回来,投资不要问到底没有,而应该问具备上涨的条件没有。
现在是不是投资的好事情,大家自己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