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明访谈:写作也是一种斗争
【人境网编者按】著名作家刘继明的长篇小说《黑与白》(陆版)即将在中国内地出版,为此,人境网对刘继明老师做了一次专访。访谈中,刘老师从“谁的文学史”,“人民现实主义”和“为真理而斗争”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值得一读。
《黑与白》(陆版)封面
一,谁的文学史?
人境网:刘老师您好!首先对《黑与白》将在中国内地出版表示祝贺。这部小说最初由香港一家出版社出版,时隔一年多后,终于获得了在内地出版的机会,您对此有什么感想?
刘继明:《黑与白》最早是作家出版社徐乐女士(《人境》责编)的约稿,完稿后取名《致八十年代》(当时还没有想写三部),发给出版社,编辑评价甚高,称很久没读到这么好的小说了,送审后很快告知已列入出版计划,然而过了好几个月没见后续消息,遂开始写第二部、第三部。全书完成后,我将稿子一起发给编辑,却如泥牛入海,再无任何回音。后来我又直接和间接地联系过几家出版社,都没有下文。在港出版,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我并没有放弃努力,一直在跟内地的出版社接触,现在终于得遂所愿,作为作者,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人境网:《黑与白》港版问世这一年来,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多家网站连载或连播,许多读者争相通过各种途径传阅这部作品,纷纷撰写读后感和举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分享活动。据统计,目前发表的各类形式的评论分享文章已近百篇,形成了一股读《黑与白》评《黑与白》的热潮,这种盛况在主流文坛也不多见,大概只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才可媲美。《平凡的世界》的发表和出版过程也很曲折,曾被多家权威杂志和出版社退稿,出版后倍受冷遇甚至打压,却在读者中广为流传,销量一再创下记录,成为一部不受主流文坛待见的文学经典。迄今为止,撰写《黑与白》的很少有专业评论家,绝大多数都是普通读者,这一点跟《平凡的世界》出版前后的境遇颇有几分相似。
刘继明:所谓《平凡的世界》“不受待见”,是在它获茅盾文学奖之前,获奖之后,它便很快受到众多评论家的追捧,不仅作品奉为经典,路遥也被封圣,成为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因此,将《黑与白》同《平凡的世界》相比并不十分恰当。
人境网:《黑与白》在内地出版,是否意味着将会被主流文坛接纳和重视呢?
刘继明:《水浒传》和《红楼梦》被当时的“主流文坛”重视和接纳过吗?非但没有,还被当成了“诲淫诲盗”的禁书。《平凡的世界》被“重视和接纳”,也并非因为获茅盾文学奖,而是它符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流价值观,茅奖只不过代表这种价值观给予了一种官方认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