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 :回顾“中美热战”关系提出十周年


timg (26).jpg

  回顾“中美热战”关系提出十周年

  观察国际关系,最让人兴奋和激动的其实并不是跳进现实的热潮,而是用回首历史来对照现实获得的欣慰感。无论你是普通网民、时评人还是大牌国际问题专家,能让自己找到哪怕有一点点自豪的地方,当然莫过于在喧嚣中能捕捉到自己的回音。

  2009年,正是美国曝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特殊时刻,国内朋友非常一致地认为,美国已经陷入衰落,二十一世纪将成为中国世纪。然而,当时的我并不这么认为,坚定下了两个结论:美国并未走向衰落,并且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导世界,美国度过困难时刻,便是中国陷入困难之时;二十一世纪,世界将陷入热战几十年,中国无法与美国构成G2,中美热战是世界热战中的主角和主旋律。后来,我努力将自己的整个理念写成了《热战时代》一书。

  起初,本是将书稿交给北京某经济出版社,对方也接受了,由一个姓谢的编辑负责审稿,2009年11月,谢女士已经向我发回她初审过的稿子,让我按要求快速校稿,计划在2010年的图书展销会上展出样书。可惜,12月份的时候,我接到电话,说该书已经不能出版,理由是“会损害中美关系大局”。我再往深里问,她的回应是:领导有话,“中美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是官方定位,“中美热战”与这个基调是反向的,不能出版。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官方出版社是不可能出版了,稿子整整搁置了两年。2011年,我又找到了一家小出版社(只能在港澳发行),它答应帮我出版,年底定稿,2012年初成功发行。说实话,因为出版单位影响太小,自己当时并不很认真,校稿质量并不是很高,书中的错别字不少。但是,本人对这本书的内容仍然是非常满意的,不敢说百发百中,至少不会输给主流专家的立场判断。

  热战与冷战的区别,并非炮火战与意态战的区别,是战争全面性和激烈性的区别。冷战时代,两大集团的斗争焦点是意识形态。热战时代,世界各大主体及各国之间的斗争遍布全方位、全要素和全天候,这个“热”体现在整个世界大秩序的历史性转折,包含国家内部急剧变化和各国在世界上扮演角色的急剧变化。

  下面,本人想对《热战时代》一书中的主要脉络进行一下回顾,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点如何思考未来的抛砖作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基于国家长期安全的“五个包围圈”

  宗教包围圈。这个话题,即便不作展开,大家也能从现实中看到变化,构建这个包围圈的推手不只有美国,还有美国的帮手。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结构上看,今天的形势都大不同于十年以前,渗透的力度及方式都在呈现新的变化。这个包围圈不同于其它的包围圈,它属于“隐性力量”,时间是它的发酵剂,之后,又能让思想弥漫在持续的时间长河里,它改变的是人性,不只是利益。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