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欧洲一体化还希望几何
曾几何时,欧洲将走向一体化,世界将出现一个“欧国”的说法甚嚣尘上,当欧洲27个国家最终签署里斯本条约的时候,很多人都为此欢呼跳跃了起来,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国人。
很长时期以来,一些中国人就盼望着欧洲成长为世界的一极,他们似乎从这里看到了对抗霸权的希望与前途,他们认为,这是世界走向多极化最强有力的昭示,不断成长壮大的欧洲将成为霸权的抗衡力量,将有效地冲消美国一霸独大态势,形成对美国的战略牵制,从而为中国提供广阔的回旋空间,使中国可在美国与欧洲这两强之间折冲樽俎、游刃有余,获得空前的战略自由和发展机遇。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欧洲战略独立性的成长,极力要从欧洲的每一个举措中看出其叫板美国的蛛丝马迹,如久旱之望云霓. . .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结果如何呢?
结果是现如今的欧洲越来越失去所谓“战略独立性”。尤其在对俄、对华关系上,欧洲现如今总体上就是霸权的战略附庸,正在对美国亦步亦趋。有甚者,其中的一些国家简直就是甘为鹰犬、助纣为虐,令人十分失望。既然这样,我们不仅要问,欧洲一体化还希望几何,还值得我们期待吗?
事实上,鼓噪欧洲走向一体化的那些人只看到经济关系及其所发生的作用。如果从经济视角上望出去,所看到的自然是欧洲各国之间密不可分、如胶似漆、亲如一家的关系,经济主义的信徒们往往迷信经济力量,他们很多时候都把这种力量看成是人类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具有左右人类一切关系的能力。国家关系当然也不例外,按照他们的逻辑,既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已经构成一个统一体,相关各国自然也就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不但在经济上统一,而且在政治上也实现统一,最后在军事上战略上彻底实现统一,这样一来,一个新型的统一的国家自然而然也就瓜熟蒂落了。
但是,古往今来,单纯的经济主义在大战略问题上没有不碰壁的时候。人类社会的战略面貌并非单纯靠经济关系来决定,而是政治关系、军事安全关系、民族宗教关系等多种关系和多重矛盾共同塑造的产物,这是一条基本的战略规则。
从这条基本规则出发,我们就会发现,欧洲内外存在诸多历史现阶段难以克服矛盾与冲突,存在许多难以跨越的战略障碍,主要表现在:
在欧盟内部,各国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英国存在严峻的苏格兰独立和北爱尔兰分离分立问题,西班牙有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有巴斯克地区的分离活动,法国有科西嘉的独立诉求,比利时有弗拉芒问题,等等,其中,苏格兰和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声势浩大、风起云涌,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以及颠覆性的影响;欧洲各国之间也矛盾重重,英国同西班牙之间在直布罗陀的归属问题上存在主权之争,彼此之间动辄就挥舞大棒,来一番现代版的“豹子跳跃”;意大利和法国之间也不时掀起领土纷争,有难以化开的死结;英、法两国对德国在战略上并不信任,这三个欧洲最大的国家所扮演的角色大异其趣,德国是欧洲一体化的鼎立支持者、积极推动者,英国则不过是一个捣蛋者、破坏者,而法国则十分虚伪,对德国表面应付,实际上进行控制约束,始终貌合神离。一个人们都心照不宣的事实是,英法两国的核武器与其说是用来对付前苏联/俄罗斯,还不如说是为德国所预备,他们都绝不可能把自己核心战略权力拿来同德国共享,所谓的一体化早已经设置了透明的天花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