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我的自白书
(一)为啥跟“浆糊”较真
有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授读了我的博文之后,委婉地劝我:
——“赵老师精力真旺盛,逻辑思维厉害,佩服!以前我曾相信‘真理越辩越明’,后来才发现,绝大多数学者其实都是一脑袋浆糊,根本不具备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跟他们辩论,纯属浪费时间。当然,如果精力充沛,浪费得起,又另当别论。”
很抱歉,我的精力既不“旺盛”,也不“充沛”。且随着年龄增长,还越发的不济。我之所以要跟“一脑袋浆糊”较真,实出无奈。
比如,我写《又见“井底之蛙”》的缘由,并不是我的“精力旺盛”,“浪费得起”,而是那位质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称“马经”)论文的某老师,居然是讲授“马经”的教师。更滑稽的是,这个质问是他在讲授马经方法论的课程中提出来的。
如果质问者是西方经济学的老师,我或者没必要“浪费时间”。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让如此抵触马克思的人来讲授马经(更何况他对马克思主义是如此的无知),就如同让信仰上帝的神父来讲“无神论”,让巫婆神汉来讲“科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问题是,某老师自己不知道如何写作马经论文,也就罢了。可是,他还堂而皇之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是戕害“接班人”吗?所以,我不得不“浪费时间”,与这类“滑天下之大稽”的奇葩较真。
不过,我的“浪费时间”,并不都是在与上述“滑天下之大稽”的奇葩较真,也有属于正常的学术分歧和学术讨论。虽然这一类学术讨论比较抽象,似乎远离喧嚣的现实生活。但在我看来,澄清学术分歧中的误区,不仅有助于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也是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所以,为此而“浪费时间”仍是值得的。
下面要讨论的内容,涉及到我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定位。我认为有必要澄清其中的分歧和误区,所以名之曰:“我的自白”。
(二)“不贬低神学”的唯物论,何以可能
一位朋友看了拙文《一个“唯心主义者”,能接受“唯物史观”吗》之后,对文中“我这里并没有贬低‘神学’或纯粹‘思辨’的意思”,感到不甚了了。于是问道:
——“‘我不贬低神学,但也绝不认同神学’。你是这样的意思吧?”
言外之意,既不贬低神学,又不认同神学。这是不是有点别扭?
问题在于,既然“我不贬低神学”,那么又如何坚守唯物主义立场呢?
有人甚至说:“赵老师底根儿上还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云云。
对“我不贬低神学”做这样的定位,未免过于简单。
在我看来,由于“我不贬低神学”,从而把我定位于“唯心主义者”那一拨,这不仅混湑了哲学与科学、神学与科学的区别,而且大概也未能理解马克思主义所定义的“唯物”与“唯心”,为什么必须放在科学的语境中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